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温州民企把工业区“搬”到俄罗斯
· 破解农产品“卖难”的钥匙在哪里
· 出海
·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突破7.94关口
· 上海至拉萨特快列车 10月1日首发
· “十一”:中短途旅客将增加
· 国际市场 油价小幅上涨
· 今秋蟹市波澜不惊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破解农产品“卖难”的钥匙在哪里
——“卖茄难”留给我们的思考
本报记者 嵇哲 杨军雄 通讯员 盛锋
  市场总是变幻莫测。两周前两角钱一斤还无人收购的茄子,现在涨到了5角钱一斤,还供不应求。通过本报报道和“浙江农民信箱”广发信息,浦江、临安等地今年的茄子“卖难”问题看来得到了圆满的解决。

  但我们的担心并没有终止:由于普通农户缺乏有效组织和准确信息,今年遭遇了“卖茄难”,明年又可能遭遇“卖瓜难”、“卖果难”……他们的出路在哪里?

  导致这次“卖茄难”的最直接原因,是各地菜农普遍扩大了种植面积,使茄子供过于求。小小一个浦江县岩头镇,今年的种植面积比去年一下子扩大了10倍。而菜农突然爆发的种植热情,就源于去年茄子的较好行情,亩收入达四五千元。

  像这样“看去年市场,种今年庄稼”的做法,是不少地方农民的普遍选择。表面看是市场价格因素在指导农民生产,实际上农民仍处在盲从状态,好比是“昨天下雨,今天打伞”,庄稼长成了,市场也变了,增收的愿望往往落空。这一做法还导致不少农畜产品的种养面积、产量、价格走进了一个周期波动的“怪圈”,出现农产品“卖难”在所难免。

  在实行市场经济的今天,农民不仅要看市场种庄稼,更要看懂市场再种庄稼。临安的贩销户告诉我们,去年临安的茄子种植面积与今年相当,但去年的台风使茄子主产区台州严重减产,市场信息没有准确地显现出来。今年台州等地的茄子大丰收,问题就一下子暴露出来了。而8月底茄子卖难时,浦江菜农情急之下拔掉了正在结果的茄子,现在行情好转,又后悔不已。

  由此看来,要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还要解决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变幻莫测的大市场如何准确对接的问题。用农民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种什么”与“怎么种”的问题,打通了这一个关键环节,农产品才能有好的收益。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当地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也在努力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特色农业。但不是所有的引导都是百发百中,一呼百应。在这一方面,政府只能做到“在位”而不“越位”。事实上,我省首创的“浙江农民信箱”,通过建立网上信息“超市”,让农民与市场信息之间更加对称起来。

  除此之外,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人、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种养大户等介于农民和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是“治本之策”。同在浦江县,就有一个壶江源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他们的社员今年也在种茄子,但损失就不大。合作社副理事长葛可流总结说,一是合作社对社员的田间管理、施肥用药都有严格的规范,保证了产品的品质;二是合作社与上海、杭州、义乌等地的蔬菜批发市场有良好的合作关系,用品牌打开销路;三是合作社有一套风险补偿制度,去年茄子价格高,合作社从利润中提取了十多万元的风险金,今年就用这笔钱对社员的茄子以每斤3角的保护价收购,保证了社员的利益。

  我们欣喜地发现,在经历了这一次茄子“卖难”风波之后,浦江礼张村的农民开始主动跑到外面找市场、找技术,筹划着成立自己的专业合作社。只有抱起团来闯市场,实现市场信息、种养技术的共享,才能增强抗风险能力。“信息化”和“组织化”这两个关键关节最终能否打通,既要靠政府引导和服务,同时,也需要农民自身的大胆探索和参与。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