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桐乡中学生用“播客”传播民间文化
· 国家将对汉字 应用水平分级
· 老年书场重新开放
· 把好消毒关 放心看牙病
· 15年内,普通人 能测基因防病
· 交出过期药品 送你一份礼品
· 四明山发现大规模 第四纪冰川遗迹
· “豪华版” 早教没有必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以青春的声音留住传统瑰宝
桐乡中学生用“播客”传播民间文化
  本报讯(桐乡市委报道组 李晓鹏 记者 肖国强 陈培华)蓝印花布、皮影、水乡古桥,还有桐乡特产杭白菊,都被做进“播客”。制作这些“播客”的是桐乡市茅盾中学的徐飏和他的学姐孙怡。

  “播客”可以说是“博客”的升级版,是目前网络上流行的一种新兴网络文化:音频、视频日志。“播客”能够通过网络传送的音频和视频文件,对于年轻人来说,“播客”除了可以让他们张扬个性、自娱自乐以外,还可以用来学习和提供新闻信息。

  19岁的徐飏刚刚升入高三,却已经是一位播客高手,他在自己注册的播客网主页上录制相声、笑话等传统曲艺,还朗诵描写家乡民俗风情的诗歌散文,很多都是自己、同学的原创作品。“起初是对播客感到新奇、好玩,后来试着把我特别喜欢的曲艺、民俗等内容灌制到网络上让大家欣赏,很有成就感。”徐飏笑着袒露自己的心声。

  徐飏是位传统曲艺迷,他每天都要听着相声才睡觉,他还能把郭德刚的600多段相声复述出来。“我喜欢马三立、侯宝林,我还喜欢快板书,这和我们桐乡的传统曲艺三跳很接近,虽然高腔我不懂,但很爱听。”

  隔壁311班的胡悦同学告诉我们:“下课的时候,徐飏三两句就把我们逗得前仰后合。没想到,徐飏真的把传统文化搬到网上了,他的行动对我们促动很大,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

  学姐孙怡就是徐飏的合作者之一,孙怡比徐飏高一届,她刚刚被浙江传媒学院录取,孙怡不仅和徐飏进行男女声对播,她还把描写采桑、养蚕、种菊花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音乐“唱”进了播客。“很多传统文化都濒临失传,能够通过网络用我们的声音永久地记录传统的瑰宝,我们感到特别有意义。”孙怡若有所思。

  “播客”少年的想法得到了各方的支持,山西一位网名叫万荣的职业“播友”经常教他们一些播客制作技巧,茅盾中学团委书记范琛怡老师帮着查资料。这些年轻人还请学校的加拿大籍老师帮着他们,完成了向地球另一端传递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心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