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直面现实:勾勒医改新方向
· 国家投入并非越高越好 关键在于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率
· 未来医疗卫生体系的 “一二三四五”策略
· 14个政府部门管卫生 看病难看病贵根源在哪里
· 借鉴“雪中送炭” 医保“全民覆盖”需要配套改革
· 医疗卫生服务效率低 总费用12%至37%被浪费掉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国家投入并非越高越好 关键在于资源分配和使用效率
  “我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政府投入不足,财政投入占医院当年支出的比重,省级以上医院在5%,市县医院一般在1%,乡镇卫生院在1%至5%之间。”殷大奎说。

  卫生部官员提供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政府预算支出在中国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已从1978年的1/3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17%,而居民卫生支出则从1978年的20%上升到2003年的50%以上。

  “中国的经济能力不可能满足所有医疗卫生需求。”殷大奎对此表示认同:“任何一个国家,由政府把医疗卫生包下来都不可能。”

  不过,也有与会者认为,医疗卫生体制的核心是医疗资源分配——“教育大多投资在重点院校,医疗则大多投资在重点医院,我们是要雪中送炭还是要锦上添花?”

  殷大奎认为,国家投入很重要,是基础条件,但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的5.6%,并不算低。卫生投入不是越高越好,美国曾经达到过17%,但也造成了大量浪费。”他指出,关键问题是卫生总费用的构成,“政府、社会、个人所占的比例应该恰当。”

  殷大奎认为,现在老百姓之所以对医疗卫生服务不满意,有非常复杂的原因——

  以前的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由国家全负担,而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原来支付的费用只能满足一部分人低水平的纯粹公平的费用,而绝大多数民众没有享受到这些待遇。

  此外,我国公立医院占医院总数的96%,社会办医仅占4%,公立医院的医疗资源占全国医疗资源的90%以上,公立医院尤其是大型公立医院垄断了人才、设备、技术、作风、价格,但效率方面比较低下,“虽然国家鼓励社会办医,大力发展民营医院,但实际情况并不理想”。

  “必须以政府为主导,但同时要适应市场。”殷大奎表示,政府不能做经济行为的主体和主导,但要做好市场经济秩序的管理者和维护人。医疗机构要实行“管办分离”,将医疗服务提供方与购买方分开。

  同时,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和稳固开展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试点,并统筹城乡卫生发展,统筹区域间卫生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