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上海狂热“粉丝” 追捧百年越剧
· 桂花树下画桂花
· 三个学科门类 实行统一命题
· 我国将在各级学校 开设中华传统文化课
· 第七届中国书画鉴定研修班 即将开课
· 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
· 哦,原来我是这样来的
· 舞蹈诗《畲家谣》感动京城观众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掌声此起彼伏,谢幕长达10分钟,专家称之为本次会演最出色的演出之一——
舞蹈诗《畲家谣》感动京城观众
  本报北京9月17日电 (记者 刘慧) “你是谁,我是谁,水从何处流来,风向何方吹去……”写满畲家蓝、钟、雷姓氏的红色大幕从天而降,两束蓝色的灯光下,一对畲族男女青年面对着眼前的世界,目光里充满了惊奇与疑虑……此时,走廊过道,楼上楼下,挤满了1000余位观众的北京国安剧院,花落无声。

  今夜,浙江歌舞剧院沈竹韵、缪来燎领衔主演的四幕舞蹈诗《畲家谣》,作为我省唯一参加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参赛剧目,在北京国安剧院刮起了一股旋风。编剧李平采用水、火、风、山等畲山民间元素,首次向京城观众诗意地展示了畲家人历史上三次大迁徙,多彩多姿地表现出畲族人民生生不息的生命传承。

  “我们现在才知道,生活在瓯江流域的畲家人,是畲族大迁徙中定居在浙江的一脉。”身边一群与记者席地而坐的北师大学生激动地说。

  剧中,象征着女性柔和之美的青瓷,代表男性阳刚之美的铃刀, 荒诞诙谐的戏魑舞,恣意游动的长板龙,跳跃洒脱的鲤鱼灯……畲家人特有的生活习俗,以及象征着汉民族的白色莲花,都得以尽善尽美地展现。《水吟》、《火咏》、《风语》、《山颂》构成了一幅优美的畲家田园风俗画卷,畲汉人民在此相亲相爱,畲汉文化在此交会交融。时而奔放时而轻柔时而妙曼的舞姿,赢得了观众数十次掌声。

  演出结束时,84岁高龄的著名舞蹈家贾作光激动地走上舞台祝贺演出成功:“《畲家谣》让我感受到了民族舞蹈的诗意化和震撼力。”著名舞蹈家白淑湘表示:“这是自会演开幕以来,我看到的最出色的演出之一。”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