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1版:专版
3  4  
PDF 版
· 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实施四项措施 繁荣农村文化
· 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 以城带乡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 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农民素质
· 坚持“三强化” 建设新农村
· 繁荣发展农村文化 要坚持“五个结合”
· 办好专题栏目 加强舆论引导
· 积极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
· 把党委要求和农民需求统一起来
· 实施“以奖代保” 创建文明家庭
· 围绕目标 突出主体 打造品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9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积极探索新农村文化建设新途径
中共台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 王文娟
  积极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培养一代有文化的新型农民,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新时期赋予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职责和使命。当前,要坚持以人为本,工作重心下移,积极探索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统筹发展农村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坚持多种渠道办文化。一方面,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逐步形成政府、企业、民间的多元投入格局。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台州民营经济发达、市场机制灵活的优势,坚持“政策扶持、社会参与、民办公助”的方针,大力引导农民自办文化,培育新型农村文化主体,促进新农村文化内生机制建设。我们通过举办农民文化节,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活力。目前,台州有各类民办文化企业6000多家,极大地活跃了农村文化,繁荣了农村文化市场。

  坚持城乡互动送文化。要紧密结合农村发展和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深入开展文艺下乡、图书下乡、电影下乡等文化下乡活动,通过政府采购、企业冠名举办、财政补助等各种方式,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益文化服务。台州市每年把免费送1万场数字电影、1000场文化演出、20万册图书到农村,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之一;购置了“文化大篷车”,办起“台州移动文化俱乐部”,组织开展公益性文艺巡演,把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送到农村基层,逐步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

  坚持特色品牌带文化。地方特色文化是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品牌,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影响力。要加强对农村优秀民俗民间文化资源的系统发掘、保护和利用,制定扶持政策,积极打造民俗文化品牌,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激发农村经济内在的活力。近年来,通过发掘和培育,以台州乱弹、“一绣三雕”为代表的特色文化得到有效的抢救、传承和开发;以产、展、销为一体的台州刺绣、玻雕、竹雕和石雕等艺术馆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形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