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中国名牌
叫
“XINAN”
撰稿/顾金生 白云山 恬 甜
摄影/正 越
2006年9月6日上午,天高云淡,秋风飒爽。庄严的北京人民大会堂内,鲜花灿烂,掌声雷动……又有一批中国名牌在此诞生。
此时此刻,站在颁奖台上的浙江新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荣誉牌,内心深处不由泛起了阵阵波澜……他那深邃的目光,穿过崇山峻岭,仿佛看到了新安江那清粼粼的水和蓝莹莹的天。
金奖的延续
中国名牌——
在这次会上,新安化工的除草剂“XINAN”草甘膦,获得了“中国名牌”的殊荣。
除草剂草甘膦因其高效、低毒、广谱、内吸传导、基本无污染而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目前,草甘膦是全球最大的农药品种,占全球农药销售约15%,同时也是我国农药最大出口品种,占我国农药出口额25%。我国企业年产总量约为12万吨,其中新安化工是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草甘膦生产企业,产品大部分外销,出口销售收入占公司总销售收入的60%以上。
对于这次草甘膦获得中国名牌,新安化工人却没有表现出太多的意外和激动,仿佛这是一个没有悬念的结局。
有过多少往事,仿佛就在昨天。新安化工人清楚地记得——
1981年,化工部国家优质产品评选在浙西小镇建德举行。会上,建德化工厂(新安化工的前身)与老对手河北的一家化工厂不期而遇。同样的产品,同样的质量,一南一北难分高下,最终平分秋色,双双获得本届评审会的最高奖——银奖。
分手时,对方的代表留下一句话“我们下一轮评审会再见,到时,是骡子是马咱们再拉出来遛遛。”
这句话,让新安人掂出了分量。同时,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还有不小的距离。
于是,在王伟的带领下,大家又忙碌开了。时任质检科长的陆翠娥和技术人员,围绕着降低磷酸中的杂质含量开展技术攻关。在试验的关键阶段,大家往往一天连着跟两个班。样,取了一只又一只;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累了,大家趴在工作台下睡一会;饿了,随便找些能吃的填填肚子……
在很短的时间内,新安化工的磷酸便成为了我国唯一一只达到国际标准的产品。它的杂质含量比日本生产的特级磷酸还低。
1987年,化工部国家优质产品评选在营口落下帷幕。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在近百双眼睛的注视下,时任副厂长的季诚建接过金质奖章。
会后,河北的老对手紧紧地握住季诚建的手,心悦诚服地说:“祝贺你们,想不到才五年,你们就把我们甩下这么一大截。”
岁月嬗变,逝者如斯。当年的建德化工厂成了今日新安化工麾下的一个工厂,当年的国有企业演变成了今日的公众公司。然而,不管企业的性质怎么变,新安化工重视产品质量,创名牌的意识始终没有变。新安化工股份制改造成功后不久,公司高层领导便提出了“树名牌意识,创国际品牌”的质量方针。
新安化工人分明还记得,1994年的5月,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季节。但是,对新安化工来说,这份美丽却因为产品质量问题而褪色。原来,公司有一批草甘膦出口,在运往省外贸公司存放一段时间后,发现部分包装破损和少量沉淀物。对此,有的员工认为,这批产品虽有部分沉淀物,但对含量和药效都没有影响,得过且过算了。否则,返工处理将给公司带来数十万元的损失。确实,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草甘膦十分走俏,产品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外商对这批有沉淀物的产品一般都会高抬贵手。
但是董事长王伟却从这件事上想到了很多,想到了员工的质量意识,想到了新安化工产品的社会形象,想到了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让员工受到一次深刻的质量教育,他就此专门组织了质量分析会。会上,王伟掷地有声地说: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市场就没有企业。在新安化工,“质量第一”绝不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一番话,让全场员工为之一震。
第二天,这批产品悉数运回返工。同时,质量意识更是牢牢地扎在了所有新安化工人的心里。
随着中国加入WTO进程的日益加快,新安化工的高层领导敏锐地感到,必须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步伐,尽快取得ISO9000认证。然而,选择国内哪家质量体系认证中心来论证呢?大多数人都倾向于找一家容易通过的单位来认证,这样不仅省钱而且容易通过。而王伟却持不同意见,他选择了要求最严格的上海质量体系认证中心。他认为新安化工不能就认证而认证,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那里汇集了世界上大量的前沿技术和管理经验,这恰恰是走向国际市场所缺乏的。通过认证,请上海专家来指导,可以把一些好的管理模式移植到公司,迅速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
1995年,公司下属的化工二厂一次性通过了上证所的认证,成为浙江省化工行业中最早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的企业之一。
接着,公司下属的建德化工厂、热电厂、农药厂……时至今日,公司下属的主要生产工厂均通过了ISO9001:2000认证、ISO14001认证和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全面而严谨的管理体系,为新安化工产品质量的大幅度提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公司主营业务的100余个产品,其中10多个产品获国家和省优质产品称号。
1997年,新安化工的草甘膦获得浙江省名牌产品;
2004年,新安牌草甘膦商标获得浙江省著名商标;
2005年,新安化工获得浙江省质量管理奖;
2006年,公司成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综合效益百强;
2006年,公司在中国农药制造行业综合效益百强名列第一位;
……
中国名牌——
不仅仅在中国
新安化工的草甘膦不仅仅是中国的名牌,就是在国际市场上也有着很高的知名度。这除了产品自身的卓越品质以外,还缘于它在业内被同行们津津乐道的反倾销应诉历程。
1995年10月,国际草甘膦大亨孟山都向WTO投诉了中国草甘膦向国际市场倾销。消息传到新安化工,公司上下为之震惊。王伟独自在新安江边散步,其实,他的心底滚动着风雷,既然有投诉那就要应诉。做了这样的亮剑决定后,他立马返回总部,与班子一起研究了一套应诉措施,并责成副总挂帅应诉。各路奇兵分进合击,卷起阵阵尘埃,王伟的心底反到异常沉静起来。
国际商战,瞬息万变。孟山都发生了一次爆炸,硝烟尚未散尽,销售商便大踏步闯进门来:订单就是合同,孟山都总不能因为自身爆炸而停止供货吧,于是它将目光投注到中国草甘膦生产企业。新安化工抓住了这个机遇,迅速发展壮大。经年之间,科技含量迅速提升,生产能力稳步扩大,国际市场逐步开拓。当孟山都从爆炸中缓过神来时,中国草甘膦生产已成江河奔腾之势。为了遏止中国草甘膦飞速发展的态势,孟山都提出了包销新安化工五年产品的意愿,价格提升10%。国际商战,凭的是实力与智慧。孟山都包销新安草甘膦5年,那5年后呢?国际市场上充满了孟山都的草甘膦产品,新安化工还有立锥之地吗?王伟的目光眺过新安江,穿透莽莽群山,看到了太平洋卷起的滔天大浪,断然拒绝了孟山都的“好意”。
前波方逝,后波又起,一招失灵,再来一招。在孟山都马失前蹄的当口,中国草甘膦生产企业脱颖而出,蓬勃发展,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集约经营,造成了重复建设、供过于求的局面。在这样的态势下,各厂家为从疲惫的市场中冲出重围求得生存发展,便竞相杀价,出击海外,给跨国公司造成了反倾销的假象。新安化工以科技夯实基础,以质量攻占拓展国际市场,底气充足,何惧之有?逢敌亮剑,势所必然。
2001年10月,一阵秋风吹起,树叶纷纷摇落。秋风里,由澳大利亚海关人员组成的核查团来到新安化工,他们是按照反倾销法来挑新安化工“毛病”的。他们实地考察了生产线,见现代化的流水线如一首首叙事诗,节奏铿锵鲜明有力,工艺科学紧凑合理,设备先进,产品优质,地面上纤尘不染。各自心中暗暗发出惊叹:“中国还有这么先进的农药企业!”更令他们称奇的是,新安化工聚集着一群农药生产精英,对核查人员提出的各类问题回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理,有据,有节,令核查人员心悦诚服。第二道程序是对出口澳大利亚的产品、数量、价格,从原材料进厂,到制造成本,到费用分摊,每步会计核算的准确性、真实性,账账核对,笔笔核对,全部准确无误。通过全方位的全面考核,外商最终确认,新安化工是靠自身的积累而发展,并非是靠国家补贴的企业,属于市场经济的范畴。新安化工连连胜诉了两场,为中国企业在WTO的框架下,应对国外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案提供了借鉴。
一位行业权威人士评价说:新安化工在澳大利亚的胜诉意义在于,该国今后不会再滥用反倾销手段来构筑贸易壁垒,为中国企业大举进军该国市场扫清了障碍。
胜诉了,王伟看着滚滚东逝的新安江水,心情难以平静。应诉耗资巨大,争的是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地位!人家和你打官司,一看你是不是市场经济,二看你技术、成本如何。日前,在阿根廷涉及中国企业的43例反倾销案中,除了中国草甘膦,另外有42例中国企业无一家前去应诉。不应诉就自动放弃了权利,就是俎上之肉,任人宰割啊!新安化工在国际反倾销中集聚了经验,为今后更多更复杂的反倾销案凿开了技术通道。使王伟颇感欣慰的是,十年八场的反倾销官司打下来,有胜有负,新安化工非但没在反倾销的战火销烟中一蹶不振,反而是越做越大,愈战愈勇。经过反倾销战火洗礼的新安化工也一跃成为中国草甘膦生产的领航者,在亚洲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在国际范围内也排上了座次。
自主创新——
名牌的含金量
2006年8月3日,当中国名牌产品初选公示名单在网上发布时,就有消息传来,新安化工在这次评选中获得了高分,其原因是新安化工的鲜明特色——依托自主创新,走循环经济之路。
化工企业的排放物如果处理不好,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新安化工的高层领导认为,企业要发展,环保须先行,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效益,宁可不要。基于这样的思路,公司提出了“美化、绿化、净化”的治企目标,主张依靠科技进步,发展低废技术,开展清洁生产,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循环能力,开展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把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尽可能地当作资源来循环使用,以求宝贵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氯甲烷的回收再利用就是在这一指导下诞生的绿色产业链条。
消化“三废”是循环经济的一个链结,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要从设备改造、技术创新、工艺改革上入手。新安化工利用股份制改造募集的资金,对原有的生产装置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和扩建,使产品结果趋向合理,产量大幅度提高。于是,燃烧了30多年的黄磷炉走进了历史博物馆,污染环境的甲酸也寿终正寝。具高毒副作用、高残留的甲胺磷等农药品种也纷纷下马,代之以草甘膦、二氯喹磷酸、毒死蜱等高新技术产品。并在此基础上,渐次形成了农药、有机硅两大主业,100多种拥有广阔市场空间的产品。在除草剂为主的农药产品中,草甘膦雄踞亚洲,引领世界潮流;在有机硅新材料产品中,单体合成技术水平居国内同行之首,产品畅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此过程中,有一个问题在好长一段时间里困扰着新安化工的发展,那就是氯甲烷的回收问题。草甘膦生产过程中有副产氯甲烷废气产生,这在中外文献中都没有提及,而却被新安化工科技人员发现,但能不能将这些废气捕获并利用呢?
董事长王伟始终认为在草甘膦生产过程中的氯甲烷是可以捕获,可以研究,可以利用的。它的回收利用,不仅对降低产品成本,延长产业链条,净化工艺流程,保护环境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而且对于国际草甘膦生产亦会产生很大的推动。因为保护环境,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每一位企业家乃至每一个人的共同责任。禀承这样的责任,他与科研人员一道做出了回收氯甲烷并加以综合利用的选择。资料显示,氯甲烷是做有机硅的宝贵原料,而有机硅则号称工业味精,市场紧缺而火爆。江西星火化工厂在生产有机硅的过程中还要人工合成氯甲烷,新安化工只需将草甘膦生产过程中无效排放而又对环境构成污染的废气回收即可。技术中心主任汇报说,回收氯甲烷,要投资200万元,建一个中试装置,进行科学观察,物理试验。试验结束,这个装置还要拆除。等于说,这200万元只在试验室里走了一圈便灰飞烟灭了。目标激励动机,只要有利于环境,有利于企业效益的提升,有利于企业知识产权的积累,花多少钱,王伟毫不吝啬。实验证明,氯甲烷是有机硅生产的重要原料,而有机硅产品又是不含氯元素的。有机硅生产中的氯以盐酸的形式排出,作为生产草甘膦的重要原料。而在草甘膦生产过程中氯元素又以氯甲烷形式排出,这样,新安化工就得到了一个资源的闭路循环生产系统:草甘膦―氯甲烷―有机硅―盐酸―草甘膦,如此往返循环,这就是我们现代企业所孜孜追求的闭路循环经济体系。这是从理论到实践,是一个十分复杂坎坷的科研过程。出差在外,或出国拓展市场,王伟每日总要打两三个电话询问科研进度。出差归来,王伟第一个去向就是中试装置试验室,亲眼观测科研速度,鼓励、帮助科研人员攻克道道技术难关。
草枯了又绿,几度春风秋雨,新安化工终于收获了成功。氯甲烷在农药行业中的排放率在90%以上,而能百分百回收氯甲烷并形成循环经济链条者,全国仅此一家。新安化工经过艰苦卓绝的科技攻关决战,独领了草甘膦生产的制高点。这个由四项发明专利支撑的循环经济链条,于2003年荣获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企业文化——
名牌的深厚底蕴
熟悉新安化工的人都知道,能摘取中国名牌的桂冠,对于新安化工来说绝非偶然,在名牌的背后,折射出新安化工独特的文化魅力。
2004年9月2日下午,新安化工的大会堂里,座无虚席,这里正在进行隆重的《新安文化手册》首发式。五百多名员工,身着新安蓝工作服,正聚精会神地听着王伟董事长的讲话:
“新安文化是新安发展的历史见证,新安文化是我们积淀下来的宝贵资源,需要我们进行长期的培育和不断完善。作为新安人,我们必须牢记‘以精品奉献客户,以效益回报股东,以价值激励员工’的企业使命,秉持‘诚信立人、创新立业、品牌立市’的核心价值观,践行‘以新求安,争创一流’的企业精神,遵循‘了解市场、适应市场、创造市场、引领市场’的经营原则,倡导‘有公司才有员工、有效益才有利益、有付出才有回报’的现代员工理念。”
董事长的琅琅话音,如一股股暖流汩汩地流淌在员工的心中。
一年前,新安化工与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合作,成立企业文化课题研究组,对新安文化重新整合。在一次偶然的场合,王伟董事长听到一个员工开玩笑说:“我们把精品给了客户,把效益给了股东,自己却什么也没留下。”
这一句不经意的话,却引起了董事长的深思。是啊,新安化工的使命是“以精品奉献客户,以效益回报股东”,但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精品和效益的创造者,他们的地位和利益岂容忽视。
经过几上几下的讨论,最终,新安化工的使命确定为:“以精品奉献客户,以效益回报股东,以价值激励员工”。虽然只加了廖廖数字,但却意义深远。对此,王伟董事长作了精辟的阐述:“新安致力于创造优质的产品、优良的服务和优秀的文化,从而使客户和员工能共享高品位的生活。新安致力于实现客户满意、员工满意、投资者满意和社会满意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客户、员工、股东和社会四者利益的共同发展,追求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灿烂的企业文化之花,必然结成丰硕的经济之果。“十五”期间,新安化工的销售收入为649574.06万元,与“九五”时期相比增长了221.55%;利润61857.82万元,同比增长445.24%;总资产185000.00万元,同比增长239.89%;技改投入69295.86万元,同比增长了81.68%;实际缴纳利、税、费为36881.69万元,同比增长225.06%;员工的年平均收入增长18.09%。
2005年11月11日晚,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秋菊含笑,新安化工成立四十周年庆典大会在市影剧院隆重举行,公司领导和员工代表共1200余人与会,自豪、感动、幸福写在每一个人的脸上。舞台上,员工们纵情地唱,尽情地舞,尽心地倾吐着自己对新安化工的热爱之情。
最后上演的舞、乐、诗朗诵《放歌新安》,道出了全场新安人的心声:
感动四十年,愿新安化工岁岁年年,和谐永远!
灿烂四十年,愿我们新安化工的员工,每天都有一张阳光般的笑脸!
这是我的心愿,更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新安江,黄金水道,景色奇绝,诗仙李白曾在此留有脍炙人口的诗句:“清溪沁我心,水色异诸水。借向新安江,见底何如此?”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新安化工健康成长、顽强奋斗、收获成功。
新安人深深地懂得,为了让名牌永不褪色,未来仍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