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陈培华 通讯员 沈方英 钟光伟) 许多专利申请成功后,往往被“束之高阁”,不能及时地“走”进车间转化为生产力。而在玉环县,个人专利纷纷“落地开花”,实施率高达80%至90%。
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专利实施率为25%左右,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专利技术本身不完善,或离实际应用有较大的差距。玉环县个人申请的专利很多是民间的能工巧匠从实际生活中感悟得来,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在清港开模具店的颜自远,发明了一种自毁式一次性注射器,获得专利后已批量生产。楚门的张纪元手头有50多项外观设计专利,大部分付诸生产。婴儿摇篮、望远镜的镜身、伸缩式活动晾衣架……玉环专利申请人的很多奇思妙想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专利申请依托当地产业,专利技术与企业生产“血肉相连”,从另一方面造就了玉环个人专利的高实施率。企业的车间就是“实验室”,在生产中钻研,科研成果又就地在车间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了巨大的效益。
“省专利维权标兵”叶善训手头握有30多项专利,研发的弹性波纹立体填料成了他所创办的东方环保公司的拳头产品,利用这些发明专利,企业去年产值达到了1000多万元。台州方科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从专利产品起家,目前已拥有专利35项,其中发明专利7项,形成了方向盘系列和汽车内饰系列的专利保护群,年产值从几十万元上升到了1.55亿元,产品进入了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