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也很容易引起争议。引种驯化和生物入侵常常交织在一起,需要分清情况,予以适当处理。
在一些人眼里被视为入侵者的生物种类,在另一些人看来却是重要的财源,也有人认为“生物入侵”不过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问题。因此,只有客观地从生物安全和经济发展的高度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其风险、代价和得益之间的关系,才能作出对外来物种是否继续保留、根除或控制的决策。
首先,要弄清入侵种的实质,在生物学和自然保护领域上把生物入侵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开展研究。根据广泛的信息资料和总结实际的经验教训,弄清入侵种的实质,作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要从正反两方面的实例开展宣传教育,使有关部门和广大公众对利害关系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防止或减少无意引入和传播的危险;同时,要加强检疫人员的培训,使其了解自己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掌握现代先进的技术,防止外来生物漏网过关。
生物入侵有的是有意引入造成,有的却是无意引入和传播发展起来的。前者主要由于利益的驱使,没有想到或不顾其后果,还有的是经过深思熟虑认为利大于弊所作出的决定,农、林、牧、副、渔各业都有类似的例子;后者是在不知不觉或不关心的情况下造成的。国际贸易和旅游是最主要的两种途径,每艘轮船、每架飞机、每辆卡车都可能是潜在的携带者,农业、林业、园艺、养殖、渔业、建设项目、宠物、娱乐物种等的交流等,都是难以确定和防止的。
慎重地对待外来种的引入,是防止生物入侵最方便、廉价的方法,应作为优先选择的措施。
外来种的有意引入只有在证实引入确有必要,得益超过其实际和潜在的不利影响,而且本地种缺乏这种作用的情况下才能被允许。
如果出现无意的引入,应立即采取迅速有效的措施来根除或控制。轮船压舱水的排出已经导致许多有害的水生生物,包括病菌和病毒引入海洋和淡水生态系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大工程项目,例如跨越生物地理区的运河、隧道、道路等,可能导致原先是隔离的生物区系混在一起并威胁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安全。对这样一些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必须特别注意生物入侵这一因素。
生物入侵的控制和根除可采用的方法很多,诸如机械防治(最简单的就是人工清除)、生物防治(如利用天敌和物种相互影响的办法等)、化学防治(喷洒化学药剂)或综合防治等都可利用。要根据地区和根除对象的差异选择经济有效、对环境和其他物种不产生危害的方法,事前要进行全面评估来确定。最重要的还是要及早发现,在其入侵的早期迅速予以根除。
(综合《文汇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