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打假 造福于民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购房者行列,与之相对应的是,家庭装饰装修市场越来越热,几呈井喷之势。但是,室内装饰的甲醛释放量超标、家具质量纠纷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调查显示,目前新装修房间的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超标,主要是由于装饰材料中的甲醛释放量超标所导致;室内装饰材料市场存在较为严重的材质假冒、伪造产地等问题。部分木家具生产企业无视国家强制性标准,为降低成本,提高盈利,选用不合格的原材料,如人造板、油漆、胶水等,并采用不合理的生产工艺,使得家具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甲醛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确定为致癌和致畸形物质,是公认的变态反应源,也是潜在的强致突变物之一,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嗅觉异常、刺激、过敏、肺功能异常、肝功能异常和免疫功能异常等方面。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诱发鼻咽癌、结肠癌、脑瘤、月经紊乱、细胞核基因突变、DNA单链内交连和DNA与蛋白质交连及抑制DNA损伤的修复、妊娠综合征、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白血病等,导致青少年记忆力和智力下降。
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密切关注室内装饰材料市场,年初即周密部署对全省室内装饰材料尤其是板材和家具市场的情况进行了认真调查摸底,结合执法检查和群众投诉的情况,确定把以室内装饰材料为主要内容的“打假保建设”专项执法行动作为今年全省专项整治工作的重点,通过宣传、帮扶、查处和整治,净化和规范以室内装饰材料为主的建材市场秩序,确保质量技术监督监管职能到位,真正发挥打假治劣主力军作用,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为打造“平安浙江”,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贡献。5月19日,省质监局发布《全省“打假保建设”专项执法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各级质监部门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完善执法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严格按照“五不放过”原则,严厉查处违法企业和窝点。对违法行为有地域性趋向的,各级质监部门要积极依靠当地政府,会同相关职能部门进行综合治理。
重拳出击 硕果累累
全省室内装饰材料专项整治行动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7月底前以检查板材产品为主。5月26日,有用户投诉怀疑其购买的地板是假冒材质。省质监局立即组织稽查人员分赴杭州、淳安和湖州进行调查,依法责令企业停止继续销售该产品,并对地板抽样送浙江省林产品质量检测站检验,结果显示标为红枫的实木地板,其真实材质为桦木。针对室内装饰材料市场较为混乱的现状,5月29日,省质监局组织杭州市及各城区质监局稽查人员三级联动,会同相关检测机构的技术人员,出动70余人,兵分十路,对杭州市木材市场、杭州夹板市场、杭州新时代装饰广场、杭州家私市场、杭州华东家具市场、杭州华东陶瓷建材市场、杭州佳好佳居饰商城、中豪建材装饰市场等8家专业市场的36家地板经营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重点检查胶合板、细木工板、贴面胶合板等板材,抽样45批次,结果有27批次不合格,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实木地板的树种假冒,二是甲醛释放量超标。树种假冒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财产权,而甲醛释放量超标则更是直接危害到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杭州集中行动后,6月初到7月下旬,针对板材市场的专项整治在全省各地全面铺开。第一阶段行动中,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7860余人次,检查生产、加工、租赁、销售企业等单位3468家,检查产品2335批次,查处违法案件726起。通过专项执法,板材生产企业的法律意识、质量意识普遍得到提升。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有各类板材企业461家,获证企业182家,获证率为39.48%,通过专项执法,正在申证的企业有210家,申证率为45.55%。
在板材产品的专项整治中,各地结合实际,摸索出了一些好的路子,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嘉善县的做法是把打假保建设专项执法行动与品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有机结合起来,并上升到政府工作层面,促进了取证工作和质量提升工程的协调开展。该县共有胶合板、贴面板、细木工板、地板等许可证产品生产企业113家,去年10月底以前取证的企业仅6家,到今年6月底取证企业已达30家,已申请办证并被受理的企业有55家。该县人造板行业目前有嘉兴市名牌产品3个,已申报国家免检产品企业3家、浙江名牌产品企业2家、嘉兴市名牌产品企业5家。江山市的做法是打扶并举,因势利导,督促企业提高质量意识,积极申证和提高产品质量。目前凡列入生产许可证目录的人造板生产企业,100%申报生产许可证取证申请,已取证的企业2家,通过审查的企业12家,已受理的19家。
第二阶段:8月份以后重点检查家具产品。当前家具产品质量纠纷较多,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大部分家具生产和销售企业没有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在家具上配备使用说明,导致消费者对家具的材质、甲醛释放量等事项不清,投诉维权无据。据此,质监部门决定对家具行业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情况进行检查,以此为突破口,促进家具市场的自律和规范,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月9日,省质监局组织杭州市及城区各局稽查部门联合行动,兵分两路,对杭州市区两家规模较大的家具市场进行了执法检查,共检查家具生产、销售企业81家。在上述被检查单位中配有家具使用说明的33家,没有配备使用说明或使用说明不规范的48家。质监部门执法人员一一向被检查企业及市场管理者指出存在的问题,给这48家企业下达了责令改正通知书,当场发放《关于规范家具行业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告知书》150份,要求各销售单位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在15日内整改到位,做到每件家具均提供一份产品使用说明,全面而清晰地标明该强制性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市场管理者表示,近期将召集全体经营户开会对该标准进行宣贯,保证按时整改到位。
持续作战 层层推进
全省各级质监部门抛弃零打碎敲的“突击式”工作法,注重在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持续性上下功夫,把以室内装饰材料为主的打假保建设专项行动作为一个战役而不是一个战斗来开展,层层推进,务求实效。8月12日,省质监局在对全省第一阶段打假保建设专项执法情况进行督查的基础上,再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以室内装饰材料为主的“打假保建设”专项执法行动的通知》,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和要求。对板材类产品,要求各地在坚决查处前阶段发现的黑名单的同时,对辖区内的板材企业进行“地毯式”检查,掌握板材企业的整体状况,建立全省板材企业数据库,增强对该产业监管和整治的针对性。对家具类产品,将继续抓好使用说明的专项整治。近期将召开由行业协会、市场管理者、生产企业及相关技术机构参加的整治动员大会,分析全省家具使用说明的贯彻执行状况,推出家具使用说明的参考范本,明确家具使用说明必须包含的内容和质量技术指标,引导企业进行自查并正确执行国家标准。在整治动员以后,将给予家具生产和销售企业两个月的自查整改时间,届时对拒不执行该强制性标准的企业进行严厉查处。同时,通过和行业协会的联系,掌握全省家具企业的状况,建立家具企业动态监督数据库。
服务大局 促进发展
为践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全省质监部门在开展以室内装饰材料为主的打假保建设专项执法行动中,还注重加强对国家明令淘汰的耗能产品、不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产品、重点工程使用的建筑用产品的检查。
查处国家明令淘汰的耗能产品、不符合国家能效标准的产品。针对目前我省经济发展中“三高一低”(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和资源紧缺问题较为严峻的情况,为切实履行质监部门对能耗、能效产品的监管职责,全省质监系统组织对以“地条钢”为重点的耗能产品和能效标识产品等进行了集中整治。“地条钢”是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平均每炼一吨“地条钢”,仅仅几十分钟,需耗费700到800千瓦时的电能,相当于普通三口之家近半年的家庭用电。根据《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对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一律不得生产、销售。整治中,全省各地共查获“地条钢”171.53吨,用于加工“地条钢”的模具373副,捣毁中频炉6台,很好地遏止了“地条钢”非法生产的反弹势头。其中,宁波市质监局先后27次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对全区“地条钢”生产加工窝点进行突击检查,查获“地条钢”加工窝点17家,现场查获“地条钢”158吨,用于加工“地条钢”的模具238副,罚没款20万元。
各地质监部门积极会同发改委等单位,联合开展家电能效标识专项执法行动。全省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86人次,对99家家电生产经销企业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各类冰箱、空调等实行能源效率标识的商品630批次。从检查情况看,大部分生产商、经销商能遵守国家有关能源效率标识的制度和规定。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少数商场仍在销售部分2005年3月份前进货的未粘贴能效标识的家用电冰箱、空调,执法人员当场责令整改,要求商场立即向厂家退货;另外,个别销售企业的个别产品标识不符合要求、或实际型号与标识中标明的型号不符。
全省质监系统还组织对建材产品开展了专项执法检查,主要涉及钢材、烧结砖、防水卷材、电线电缆、涂料等建筑用产品,共检查117家生产和经营企业、29家建筑工地,查处违法案件112件,对进一步净化和规范建材产品市场,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