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际新闻
3  
PDF 版
· 中国向世界宣示反恐决心
· 黎维和部队大半有了着落
· 泰南特别行动部队 司令遭袭身亡
· 伊朗提升重水工厂产能
· 六成以色列民众 认为总理应辞职
· 创新,瑞士的财富
· 委内瑞拉扣押美大使馆物资
· 乌克兰前总理在美 被判9年刑
· 高墙上的行为艺术
· 不解除金融制裁 不重返六方会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创新,瑞士的财富
本报记者 王晓东
  “我们几乎没有资源。”不少瑞士人这样向前来造访的人介绍他们的国家。

  从自然资源角度看,这话并不夸张。尽管阿尔卑斯山横贯瑞士中南部,但大山深处几乎不藏珍宝。煤、石油、金属矿产等重要战略资源都极度贫乏。

  但是没有资源并不意味着缺少财富。瑞士是当今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人均GDP名列世界各国前茅。

  瑞士人的财富来自于哪里?一种较为普遍的观点是它的品牌控制力在起主导作用。在钟表业、在银行业、在食品制造业,劳力士、欧米茄、斯沃奇、瑞士银行、雀巢……这些蜚声世界的品牌均居于全球行业的顶尖地位,使这个只有4万多平方公里和700万人口的欧洲内陆小国,迸发出了谁也不能忽视的超强经济能量。

  的确,创世界一流品牌是瑞士人一个聪明的选择。这个国家缺少资源,国内市场又是如此狭小,因此它只能靠品牌来吸引全世界的消费者,并给自己带来巨大的财富。这是聪明的选择,也是必然的选择,一切都顺理成章。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个方面更让人感到好奇——是什么在支撑瑞士的品牌?

  记者上个月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访问瑞士时,也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比尔,靠近瑞士首都伯尔尼的一座小城。瑞士著名手表制造商欧米茄公司的总部就在这里。为了欢迎我们的到来,公司大门口特意悬挂了中国国旗。然而当记者问起欧米茄的品牌策略时,公司分管全球销售业务的副经理埃西里曼先生显示出了更大的热情。

  他承认,广告宣传是他们的重要策略之一。比如,欧米茄总是和世界上一些重大事件联系在一起:从1932年起,欧米茄就成了奥运会计时器的赞助商,不知有多少世界纪录是通过欧米茄秒表的测定而诞生的;人类首次登月时,宇航员佩戴的也是欧米茄表。再比如,欧米茄的品牌代言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它的女装表代言人是世界名模辛迪·克劳馥,男士表代言人是一级方程式赛车冠军舒马赫。

  然而埃西里曼先生更强调,品质才是品牌的基础。花巨大代价做广告,如果产品质量上不去,客户最终不会认账,做广告的钱也就等于扔进了水里。

  那么,欧米茄如何保证品质?公司分管生产的莫纳洪先生在带我们参观生产车间过程中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创新,并且是在坚持传统基础上的创新。

  莫纳洪先生告诉我们,始于1848年的欧米茄在上世纪80年代曾走过弯路。当时,世界范围内电子表潮流兴起,欧米茄也尝试介入,但这次创新却由于丢掉了在机械表制造方面的优良传统而使自己踯躅不前。后来,他们决定回到机械表上来,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再次寻求创新。数年后,他们发明的“同轴擒纵”系统终于使欧米茄回到了世界钟表业的顶尖行列。

  所谓“同轴擒纵”系统是针对传统机械表“杠杆擒纵”系统而言的。“杠杆擒纵”系统在制表业是一项相当成熟的技术,但由于这项技术的动力传送系统会在表内精密的零件中造成磨擦,因此必须定期润滑,而润滑油会随温度和湿度等外界因素的变化而变化,从而影响表的稳定性,造成计时误差。尽管这种误差在顶级手表制造商的产品上是很微小的,但欧米茄就是在这种微小的误差中看到了自己创新的方向——他们发明的“同轴擒纵”系统由于改变了表内动力传送的方式,大大减小了磨擦,甚至可以不需要加润滑油,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表的稳定性,使计时误差成倍减小。

  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莫纳洪先生的讲述令记者想起了中国的一句古话“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一步,对创新者而言,是需要花费相当代价的,因此即便是世界顶级手表制造商欧米茄也曾放弃传统的机械表,转而开发电子表。但是他们很快发现,抛弃传统的结果更为可怕,于是他们选择回到传统上来。不过他们很清楚,回来后如果固步自封同样没有出路,而必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经过数年的卧薪尝胆,欧米茄成功了,从而造就了如今驰誉世界的手表品牌。

  瑞士有关方面在中国人中做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不少中国人对瑞士的印象是“保守,不善于创新”。其实这是一个误解。瑞士是在全世界具有相当品牌影响力的国家,如果不善于创新,这种影响力是难以为继的。这一点,在我们拜访中国驻瑞士大使朱邦造时也得到了他的印证。

  朱大使在伯尔尼的官邸内摆放着一座精巧的瑞士时钟,外面罩着一个玻璃罩子。他告诉记者,这座钟几乎不用任何人工动力就会准确走时。我们感到奇怪,因为一般来说,不用人工动力而自动走时的钟表,或是需戴在手腕上靠手臂摇摆,或是靠日光来提供能量,才能获得动力。而这座摆在室内固定位置的时钟,动力从何而来?朱大使为我们揭开了谜底:靠的是玻璃罩内外空气的流动和温差。瑞士钟表制造技艺一精至斯,我们不禁为之感叹。而朱大使的总结“瑞士是一个非常善于创新的国家”更令我们深有同感。

  无疑,创新是瑞士人一笔宝贵而特殊的财富。而“坚持传统—不断创新—保证品质—做强品牌—走向世界”这一瑞士经济发展的路径,对于我们来说也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