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据人民日报报道 随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变化,农产品出口在外贸出口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8.2%降至2005年的3.6%。然而,农产品出口对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商务部将机电产品和农产品列为今后5年重点支持的出口商品,制订了仅有的两个商品规划。
过去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年均增长8.3%,大大低于外贸出口17.7%的年均增速,但相对于同期全球农产品贸易3.4%的年均增速,仍属较快发展。
中国已步入加入世贸“后过渡期”,农业面临的国际化竞争压力全面增加。《规划》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达380亿美元,年均增长7%。
放低增速的同时,《规划》针对当前制约我国出口农产品发展的质量安全水平不高、缺少精深加工产品、品牌建设滞后、经营主体缺乏竞争力、市场过度集中等问题,提出在“十一五”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品种和品牌、建立一批能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和服务职能的农产品行业组织、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全面提升出口企业质量安全自控能力、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格局。实施技术创新、结构升级,提高深加工农产品出口比重,力争“十一五”末农产品出口中加工品比重提高到50%以上。
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主要地区集中在东部,山东、广东、浙江、福建、辽宁、北京、江苏、上海等省市,出口额占全国80%。东、中、西部具有各自的农业资源优势,但由于人才、资金、地理条件的差异,各地农业开放程度存在差距。
《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提出不同的地区发展目标:东部地区继续发挥出口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加工食品出口产业,打造名牌产品,加速培育出口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出口产业的全面升级;中部地区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产业化经营,建立面向国外市场的各种出口农产品生产基地,扩大农产品出口的规模;西部地区则着力发展特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和原产地标记注册农产品的出口,培育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新增长点,利用边境贸易开拓农产品出口市场。同时,鼓励东部的农产品出口企业到中西部建立出口基地,促进农产品加工和出口结构的梯次转移,带动中西部发展农产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