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在风尚中张扬个性的“混搭”潮
· 季羡林:惜分夺秒写作的九旬老人
· 怎么样才算混搭
· 我们为什么要混搭
· 人人都在混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8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人都在混搭
  问起“混搭”对人们饮食习惯的影响,写过好几本美食书的施仁潮笑着为自己解嘲。“老了老了,跟不上年轻人的脚步,一些新名词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不过,一经解释,他恍然大悟,连说现在的菜式里不是缺乏“混搭”,而是相反,“混搭”风行,要找一家一个“混搭”菜都没有的餐馆倒反而难了。

  这是“混搭”在我们中间的一个真实写照,人人都在混搭,但未必人人都知道自己正在混搭。

  将牛仔裤搭着西装外套和典雅衬衫一起穿;古典巴洛克的椅子上,偏偏摆着丹宁布做成的椅垫;桌脚和侧边都非常巴洛克风格的茶几和餐桌,桌面却换成了镜面不锈钢——身上穿的,家里摆设的,甚至吃的、喝的,都吹起了混搭风。

  见习职员李婉婉特意打开了她的衣橱,给我们直观地表演一下“混搭”的效果。她说,“混搭”有许多种,比如穿皮草混搭薄纱、晚装混搭牛仔、不同颜色撞色混搭、男装混搭女装、古董衣混搭新品,都可以。

  至于我们采访的音乐人乐鹏,在某种意义上说,他的工作就是一种“混搭”。他在学校学的是新闻传媒专业,算是我们的半个同行,后来却从事起作曲来。因为是出身校园的关系,乐鹏一直创作民谣风格的歌曲,吉他是他的主要创作乐器。不过,现在他笔下的民谣已经不那么纯粹,他开始尝试在其中掺杂进不同的味道。当我们请他谈谈自己的曲风,乐鹏犹豫了片刻,最后说连他自己也很难准确地给自己的音乐一个定位。

  也许我们可以从乐鹏设在家中的工作室得到某种印证。现在,他的创作基本是通过电脑的作曲软件完成。这些软件使得他可以运用多种乐器的模拟声来制作音乐,强化了乐曲的元素、层次感和立体感;另一方面,互联网让世界大大变小,足不出户就可以找到大量不同类型的音乐,不管这种音乐远在北欧、南美,都可能找到自己的音乐知己。

  再说回美食吧,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不一定穿过“混搭”衣,住过“混搭”房,但谁没有吃过几回“混搭”菜呢。年轻的王童说,他对于“混搭”菜可是无师自通的。当年在大学宿舍里,同学来自不同的地方,口味不同。有时聚餐,四川人爱吃辣,上海人口味偏甜,众口难调。于是,他总是这里减一点,那里加一点,让大家皆大欢喜。

  毕业之后,王童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大家聚在一起做菜的机会少了,更多的还是上外头去吃。他发起了一个美食论坛,居然引来了一大群同好。周末他们常常呼朋唤友,一起出去“海吃”一下。最让他们高兴的,不是吃到什么山珍海味,而是要新鲜好玩,还得是价廉物美的。这个时候,王童回忆起来,印象最深的往往还是那些“混搭”出来的菜式。当年一盅点着小火的蟹粉豆腐让他久久难忘,这会儿提起来还垂涎欲滴……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