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依赖成病症
我国8400万网民中,11—25岁人群的网络成瘾症发病率高达15%,人数高达244万,有关研究表明,中国有5%到10%的互联网使用者存在网络依赖倾向,其中青年人存在网络依赖倾向的约占7%。据专家介绍,网络成瘾与物质成瘾相似:使用网络时间过长,达到一定程度,会产生轻松愉悦感,而下网后会感到沮丧,出现焦虑及对上网的渴望。 (据《三联生活周刊》第30期)
“恶搞”突破社会容忍底线
风靡网络的“恶搞”之风,已经蔓延到“红色经典”和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说,“恶搞”的流行,是社会环境宽松和自由的结果。但是,如果“恶搞”继续沿着“雷锋的二十条死因”、“林黛玉穿着三点式”的方向发展,伤害到那些维系社会团结的优秀传统和核心价值,那么总有一天会突破社会容忍的底线而被要求进行限制。 (据《中国青年报》8.15)
农村消费拒绝低标准
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看中了拥有9亿人口的农村市场。大到家电、通讯类产品,小到食品、药品、日用品,纷纷抢占农村市场,有的甚至生产出专为农村定制的商品。随着生活的日渐宽裕,农民的消费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只图便宜、不重质量,而更希望健康消费、放心消费。 (据《人民日报》8.20)
“论价施教”的不公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针对近年来义务教育发展中出现的“择校热”等新问题,义务教育法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方向性要求确定下来。同一所公办小学,分设电脑实验班、英语实验班和普通班;只要家长“自愿”缴纳数额不等的“实验费”,孩子就可以享受不同的待遇。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这样做有违义务教育“公平、均衡”的宗旨。
(据《新华每日电讯》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