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9版:楼市周刊·市道
3  4  
PDF 版
· 住在杭州 与期望差距有多大
· 春江时代召开绿化景观说明会
· 建德新安财富城奠基开工
· 地产与教育论坛近日召开
· 央行自19日起上调存贷款利率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住在杭州 与期望差距有多大
“杭州市区人居环境与居住满意度调查”出炉
  编者按:从本次调查结果来看,杭州市民总体居住满意度一般,说明目前杭州人居环境和居住状况距住户的要求还有差距。原因在于,一方面,居民的住宅消费已由生存型向舒适性转变,住户的期望值在提高。另一方面,我国住宅建设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住宅开发、物业管理中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住房市场的市场环境远没有达到居民的要求。

  住在杭州,满意几何?日前,杭州市建设委员会与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对杭州人居环境和居住水平状况进行了一次纵深研究和横向比较,并于2006年初开始联合开展了首次“杭州市区人居环境与居住满意度调查”,试图勾勒出一个客观而明确的轮廓。

  本次调查以“居住满意度”作为一级评价指标,下设5个二级测量指标,分别是建筑与设计、配套设施、小区环境、物业管理和市场环境。每个二级指标又细分为4-8个三级指标,据此形成调查问卷。

  居民总体居住满意度一般

  居民对目前居住状况的总体满意度为3.10,按百分制来算的话,满意度指数为62,满意程度一般。从下图可以看出,将近半数的被调查居民对目前的居住状况满意度一般,29%的居民表示比较满意,表示非常满意的居民只占到3%,是表示非常不满意的居民的一半。这说明当前居民的居住条件与其期望水平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从细分人群来看,按年龄分,36-55岁中年人群满意度最高,35岁以下人群满意度最低;按学历分,大学本科及以上高学历人群满意度较低学历人群要高;按收入分,收入越高满意度越高;按住房性质分,商品房住户满意度最高,租赁住户满意度最低。

  

  居住和人居环境有待提升

  在二级满意度指标中,配套设施满意度最高,建筑与设计、小区环境、物业管理满意度一般,刚刚及格水平,最不满意是市场环境。

  具体地说,相对其他年龄组,35岁以下人群更不满意市场环境,55岁以上人群更不满意配套设施和小区环境。高学历人群各分项指标满意度更高,但对市场环境比低收入人群更不满意。高收入者各分项指标满意度更高,但对市场环境比低收入者更不满意。新房居民对建筑与设计最满意,旧房居民对配套设施最满意。商品房除市场环境外,各分项满意度更高,经济适用房表现不错,房改房建筑与设计最不满意。

  三级指标中,最不满意的是厨卫设置、耐久性、体育休闲设施、空气质量和噪音、车辆管理。

  具体而言,建筑与设计方面,住宅的舒适性和小区规划布局满意度最高,厨卫设置、耐久性、私密性较不满意。配套设施方面,交通、医疗、购物满意度最高,生活服务、教育配套较为满意,社会服务和体育休闲满意度较低。小区环境方面,社会治安最满意,周边自然环境和小区自然环境较满意,小区内空气质量和噪音最不满意,新建住宅的小区环境满意度相对较高。物业管理方面,保洁绿化、保安、维修保养等传统项目较为满意,社区文化、管理规范性满意度较低,最不满意是车辆管理,新建小区比老小区稍好,但仍不能令人满意。市场环境方面,最不满意是住房差距的合理性、行业管理。

  居住满意度分项分析表明,杭州市居住和人居环境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大部分居民开始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逐渐成为居民关注的重点。

  杭州居民购房意愿比较强烈

  本次调查还对居民2006年及未来三年的住房价格走势预期和购房意愿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2006年住房价格预期指数为54.4,购房意愿指数为56.8;未来三年价格预期指数为57.6,购房意愿指数为64.4。调查对象对2006年价格走势判断为下跌的占40.1%,持平的占40.3%,上涨的占19.6%;对未来三年的走势判断为下跌的占35.8%,持平的占34.3%,上涨的占29.9%。居民在2006年比较可能购房比例是21.9%,调查对象在未来三年45.7%的购房可能性,反映出杭州居民购房的意愿还是比较强烈的,只是目前面对高房价和捉摸不定的政策,多数居民处于观望状态。租房住户和住房面积80平方米以下住户购房意愿强烈,对现有住房不满意者购房意愿强烈,体现了真实消费需求。高收入阶层,36-55岁人群购房意愿强烈,体现了一定的投资需求。

  调查了解到,很多居民在作出价格预期判断和购房意愿选择时,依据是周围人的反应和媒体的宣传报道。在房价过高和房地产过热时,人们往往会失去自己的理性判断,更多产生“跟风行为”,盲目地“跟风”推动价格上涨,形成所谓“自我实现”的房地产泡沫。因此,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及时公布准确信息,有利于防止出现价格大起大落,保证住宅市场健康持续发展。(整理: 顾志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