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是印度孟买市政府的一名打字员。市政府位于繁华都市的中心地带,拉姆的家却位于30公里以外的孟买郊区。但是,空间上的距离并不妨碍拉姆在工作日的中午吃到妻子为他精心准备的美味午餐,其中自然少不了他最喜爱的咖喱羊肉和黄豆汤。
这一切都得益于孟买的一个独特速递网络,专门提供从顾客家到顾客指定地点的送餐服务。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被称做“达巴瓦拉”。达巴瓦拉在送餐时都穿着印度传统的白色长袍,头戴“甘地”小白帽。每到中午时分,在孟买城区纵横交错的大街小巷穿梭的达巴瓦拉,是孟买一道独特的风景。
分工协作明确
在孟买,目前约有5000名达巴瓦拉,要为20万像拉姆这样的顾客送餐。达巴瓦拉同属于“孟买盒饭供应者协会”,相互之间有明确的分工和协作,他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绝不会单打独斗。拉姆的午餐从家到办公室要经过五道达巴瓦拉的转手。
拉姆一般早晨7时离家上班,他的妻子一定要在10时之前准备好拉姆的午餐并把它放进餐盒里。拉姆的餐盒是铝质的,长圆筒形,分里外两层。外面一层起到保温和固定作用,里面一层由4个小碗罗列而成,分别盛着主食、菜和甜点。
这种餐盒是印度最常见的。餐盒上标有一些数字和字母,表明它来自何方、将要前往何地。外人对此一头雾水,达巴瓦拉却烂熟于胸。牢记标志含义是达巴瓦拉入行的基本功,也是保证送餐顺利的前提。10时,一个达巴瓦拉会准时赶到拉姆家。取过餐盒,他会飞奔前往下一个顾客家。一个达巴瓦拉一般要负责30名至35名顾客,取餐顺序都经过详细考虑,他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10时30分左右,从拉姆家取餐的那位达巴瓦拉赶到距离最近的一个城郊火车站,将收集来的餐盒交给在那里等候的达巴瓦拉。在火车站等候的达巴瓦拉按照前往站点迅速将餐盒进行分拣、归类,并由另一拨儿达巴瓦拉负责将盒饭带上火车。
达巴瓦拉装盒饭的工具一般是一个2.5米长、85厘米宽的木条箱,每个能装40盒左右。达巴瓦拉要头顶着这个沉重的木条箱,在旅客中快速穿行并安全地登上列车。火车在一个站的停留时间是2分钟,所以达巴瓦拉必须动作敏捷、争分夺秒。10时40分至11时30分,是20万餐盒乘火车旅行的时间,拉姆的餐盒也在其中。
与此同时,在城区各个火车站站台上,早有另一批达巴瓦拉在等候。火车到站后,他们从同伴手中接过餐盒,再次按区域分拣,落实到每个具体的达巴瓦拉头上。这些达巴瓦拉会把餐盒送到每个顾客指定的地点。
拉姆要求把餐盒放到单位门房,所以他与达巴瓦拉从不见面。但是,只要拉姆12时30分以后来到门房,自己的饭盒总是在那里等着,从不爽约。吃过饭,拉姆只要将餐盒放回原处,达巴瓦拉就会按照来时的方法将它运抵家中。
必须准时送达
孟买达巴瓦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90年代。那时,孟买还处于发展的初期,外地移民刚开始涌入。移民们来自印度各地,饮食习惯差别很大,大多数移民都希望能在工作一上午后吃上自己家里做的可口饭菜。正是这一需求导致送餐业的产生和达巴瓦拉的日渐繁荣。
达巴瓦拉的行规是:无论发生什么事情,必须准时送达。几个月前,印度媒体曾报道过这样一件事:一个骑自行车送餐的达巴瓦拉在路口等红灯时被一违规卡车撞倒身亡。同伴们赶到后,有人处理善后事宜,有人立即继续他未完的工作。当盒饭到达目的地时,只比平时晚了30分钟。
盒饭送出世界纪录
一百多年来,达巴瓦拉与孟买共同成长、发展,已经成为孟买的标志之一,与“宝莱坞”、“孟买证交所”、“舞吧”齐名。跟印度人提到达巴瓦拉,他们会马上想到孟买。
达巴瓦拉辛勤而有创造性的耕耘,使孟买的午餐配送成为一桩大生意,每年的收益高达1.8亿卢比(5卢比约合1元人民币)。尤其令人惊叹的是,文化程度很低的达巴瓦拉在高速运转中把差错率保持在八百万分之一,达到质量保证体系西格马(sigma)6级的标准,即送餐的准确性为99.999999%。而这一切的取得没有依靠任何先进技术,只是凭着一套简单符号和达巴瓦拉的细致与相互间的密切合作。
达巴瓦拉取得的成就引起媒体广泛关注。BBC、德国之声等国际大媒体为达巴瓦拉制作了专题片,使达巴瓦拉的名声传到海外。目前,孟买午餐配送已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并成为许多经济管理学院研究、讨论的案例。
为更好地为顾客服务,孟买盒饭供应者协会现在建立了网站,开辟了一个新的沟通平台。顾客通过发邮件就可以预订达巴瓦拉的服务。另外,通过手机短信也可以提出要求。协会负责人表示,他们要在推广、营销上与时俱进,采用新技术,使达巴瓦拉的魅力长久存在。 (据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