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媒体点击
3  4  
PDF 版
· 玉碎光华在
· 大医有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大医有魂
——记著名医学专家、北京军区总医院原普外科主任华益慰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然而,一个高尚的灵魂将超越有限的生命而永生。

  人们将记住这个名字——华益慰。

  为病人灿烂地燃烧了一生

  52年前,21岁的华益慰在一封家信中兴奋地向父母报告:“我已经被批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了!”新中国成立后协和医学院第一批8年制的医学学生,奉命“集体入伍”,他成为穿军装的“白衣战士”。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在半个世纪的军医生涯中,他以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享誉军内外。

  1993年,42岁的克拉玛依油田工人刘树河被当地医院诊断为胃癌,靠朋友辗转介绍,他奔着华益慰来到了北京军区总医院。胃镜检查,必须马上手术。当听说华益慰正在休假,刘树河的心悬了起来:那么有名的大专家,能为咱这个从新疆来的普通工人放弃休假吗?没想到,华益慰得知情况后赶到病房,微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别着急,马上给你做手术!”刘树河几乎愣住了。

  手术非常成功。这位曾经当过兵的性情汉子萌生了与华主任终生交友的愿望,他想让更多的油田人获得同样的幸运。从此,华益慰的名字传遍了大油田,他成了克拉玛依人的好朋友。

  华益慰对待病人,无论是将军还是士兵,干部还是农民,在他眼里一律平等。

  对于家住唐山的农村姑娘王文亚来说,同样是华益慰给了她第二次生命。从6岁起,王文亚就患有小儿门脉高压症,多次因胃部大出血生命垂危,在当地医院先后做过两次手术、切除了脾脏,花费上万元,也未见起色。她20岁那年,再次犯病,鲜血吐了整整一脸盆,县城医院的医生摇摇头说:“准备后事吧。”悲伤欲绝的母亲找到了华益慰。手术从早晨7点半一直进行到下午4点半。整整9个小时,华益慰滴水未进。手术中,为了给这个农村家庭省些钱,他没有用省时省力但花费却要一两万元的吻合器,而是用手一针一线密密缝好。王文亚终于得救了。出院时结账全部费用不到3000元。

  华益慰一生曾把多少病人从“死神”的手里夺回,已无法一一数清,留在许多人记忆中的是,他做一台手术拯救一个患者,收一个病人交一个朋友。

  翻开华益慰的手术记录可以看到,95%是患者点名找他的,其中有的病人一家两代、三代都是华益慰做的手术,他们保持着几十年的友谊。对这位从医56年、手术几千例、从没出过一次事故的医生,病人们口口相传:“得了病,能让华主任治,那是福气!”

  在医院里存放的关于华益慰的一份材料里,我们读到了他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做医生,没有一个到什么时候就不能做了,除非你是身体顶不住了,才能停下来。否则,总要做这个事,这就是医生的天职。”一个以治病救人为天职的人,他的爱是发自灵魂的。正是这种发自灵魂的爱,让他炽热而灿烂地燃烧了一生。

  圣洁世界里忠诚的守望者

  作为一个医生,华益慰有着良好的职业习惯:

  ——每天早晨上班,他总是提前半小时赶到,查看病房,准备医嘱;

  ——每次查房,他都稳稳地站在病床前,微笑着与病人交谈;

  ——冬天为病人查体,他总要先搓热双手、焐热听诊器;

  ——手术前,他会提前到手术室等候病人,帮助摆体位,让病人在麻醉前看到医生;

  ——手术中,他都要亲自开腹关腹,直到缝好最后一针;

  ——手术后,他总是和护士一起把病人抬上车,送回病房,交代注意事项;

  ——无论从哪里出差回来,他第一个要去的地方不是家,而是病房……

  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细节,他坚持了一辈子。华益慰对病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使得每一个病人第一眼见到他,都会感觉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医生,是一个可以把生命托付的人。

  我们在华益慰的病房前遇到一位叫王宏敏的人,她是和老伴一起来看望华主任的。她说:“我第一次认识华主任就被他震撼了。为什么?他是‘金身’,不沾铜钱。”

  1992年9月,王宏敏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被确诊为胃癌,住进普外科。按照社会上流行的凡动刀子的病是要送“红包”的惯例,王宏敏开始悄悄地向病友打听,像华主任这样的大专家应该送多少为好?谁知一路问过去,所有的人都说,华主任是从来不收礼的,他们许多人都有送礼被退回的遭遇。

  王宏敏终于打消了送“红包”的念头。她的手术很成功。

  华益慰的原则是:“生病本来就是一件不幸的事,很多人有病治不起,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住院的。廉洁是医生的本分。贪财图利,乘人之危,根本不配当医生。”

  临床一线顽强的战士

  华益慰在医术上有高超技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积累的这些财富传给年轻人。有一位叫郭一滨的医生,第一次做胰腺十二指肠切除手术时,十分紧张。这是个大手术,华益慰一边给她鼓劲,一边反复交代手术注意事项,手术从早上8点一直做到晚上8点,整整12个小时,华益慰始终站在手术台旁,关注着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细节。手术成功了,他比这位年轻医生还高兴。

  郭一滨现在已经是北京军区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像她这样在华益慰手下成长起来的医生前后有200多人,如今他们都已经是军内各医院普外科的业务骨干。

  华益慰传给年轻医生的不仅仅是精湛的医术,更有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一辈子都对得起病人

  华益慰出生在天津一个医学世家,解放前父母开办了一家“华氏夫妇医院”,家里挂的那块写着“医乃仁术”的长匾,让他记了一辈子。他的少年是在南开中学度过的,“允公允能”的校训同样让他铭记了一生。再后来,他上了协和医学院,参了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成为他心中的榜样,他把从报纸上剪下来的一张白求恩工作的照片珍放在镜框里,伴随了他几十年。

  回首往事,他真的可以无愧地说,他把自己的全部激情和力量都贡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医生这一崇高的职业,他一辈子都对得起病人。

  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大医有魂,生生不息。华益慰,这个从未想过在这个世界上留名的人,将被这个世界铭记。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