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切实做好抗台救灾各项工作 努力夺取抗台救灾斗争全面胜利
· 国务院救灾工作组赴我省灾区慰问指导
· 省政府紧急下拨 5000万元救灾款
· 《江泽民文选》第二卷主要篇目介绍
· 再强的台风也压不垮浙江人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8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再强的台风也压不垮浙江人民
——我省抗击超强台风“桑美”纪实
本报记者 本报通讯员集体采写 (管哲晖 王国锋执笔)
  狂风大作,浊浪滔天,暴雨如注,江河猛涨。

  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50年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台风 “桑美”来势汹汹登陆温州苍南。

  它的强度之强,历史罕见。登陆时强度虽有所减弱,但中心气压仍达920百帕,比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强的1956年12号台风还强。“桑美”逼近我省时,近中心风力17级以上,并维持了5个半小时,区域性大风强度突破历史纪录。它带来的长时间强降雨,多年未遇。

  此时此刻,我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适逢农历天文大潮期,在温州,鳌江波涛汹涌,风暴最大增水达3.57米;在台州,巨浪铺天盖地,沿海海面普遍出现超警戒潮位;在丽水,山区暴雨倾盆……

  浙江人民面临着严峻考验。能不能战胜这场超强台风,是对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是对全省数百万党员干部的考验,是对浙江人民凝聚力的考验。

  风狂雨骤,潮急浪高,摧不垮浙江人民战天斗地的雄心壮志。

  面对巨大的自然灾害,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以人为本,科学决策,以防为主,早部署、早准备、早行动,赶在台风到来前转移百万群众,全省军民弘扬伟大的抗台精神,众志成城,英勇抗灾,取得了防台抗灾的显著成绩。

  越是强风压境,

  越要以人为本科学决策

  就在“桑美”步步逼近我省的时候,千里之外的北京,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正时刻关注着浙江。在台风登陆的1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打电话给省领导,详细了解我省防台工作情况,亲切慰问工作在防台抗灾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深夜,由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率领的国务院救灾工作组抵达杭州。

  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给了我省广大干部群众巨大的鼓舞。

  连日来,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科学分析决策,严密部署指挥……省领导们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

  “桑美”挟风裹雨逼近浙闽沿海,它到底会在哪里登陆?省领导充分听取气象、水利等方面专家意见,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及时部署防台抗台工作。省委书记习近平多次指出,各地各部门必须充分认识超强台风可能带来的严重危害性,将防台抗台工作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紧急任务来抓。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要严阵以待,全力抗台。

  10日,在超强台风即将在我省登陆的关键时刻,省领导又集体坐镇省防指指挥抗台。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全力以赴、认真负责地做好各项防台工作。广大党员和干部要在防台抗台工作中体现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组织引导广大群众弘扬抗台精神,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全力抗台,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再接再厉,继续做好防台防灾各项工作,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稳定。

  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每一次部署,每一次与一线领导通话,省领导都强调严密组织好危险地带群众的转移避险,抓紧做好渔船回港避风、水库安全管理、地质灾害的防范……习近平、吕祖善、周国富等省领导对一项项工作都要千叮咛万嘱咐。

  运筹帷幄,决战决胜。省委、省政府科学、及时、有力的决策,为我省的防台抗台赢得了主动权。“请领导放心,保证完成任务!”在省防指,防汛远程会商系统不时传来一线领导响亮的声音。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期望,就这样与干部群众的信念熔铸在一起,凝聚成防台抗台的智慧与力量。

  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的抗台壮歌。

  在台风影响严重的温州,市领导彻夜不眠,靠前指挥,亲自劝说群众转移,检查设施安全,并多次赶赴苍南、平阳、乐清等地指挥救灾。10日,全市10万基层干部奋战在抗台抢险第一线。丽水市领导把地质灾害点、病险水库下游等易出险地段群众撤离作为防台重点,台风登陆前后,市主要领导后半夜仍在防指值班,组织指挥抢险……

  省有关部门发挥职能,团结协作,合力抗台。气象部门张开“天网”捕捉“桑美”的移动路径,水利部门滚动遥测水雨情、对水库河网进行科学调度,海洋部门及时测报沿海潮位,交通部门500多支应急抢险小分队抓紧修复公路,卫生部门600多支医疗急救队伍奔忙在受灾镇村……(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越是危急关头,越要竭尽全力关心群众

  他们有的是默默无闻的镇村干部,有的是先富起来的“带头人”,有的甚至是身患绝症的病人,但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共产党员。肆虐的台风像一场特殊的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考试”,同时摆在了他们面前。他们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绘就了一幅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壮丽抗台画卷。

  街道、社区、乡镇、村落……省委、省政府一声令下,大动员、大转移立即在沿海各地十万火急地展开。“幸好早撤一步!”10日上午,乐清市镇安乡盘黄村刘成方的母亲刚被干部架出房子不久,屋边的山体就塌了下来。刘成方两兄弟都外出工作,家里就剩下60多岁的老母亲和一个女儿。快10时,乐清大荆镇国土资源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巡查时发现,附近山体裂缝正在扩大。而此时,老人家正准备煮午饭,国土所的同志动员阿婆走,阿婆却说没问题;再劝,又说“吃了再走”。一遍、两遍、三遍……干部磨破了嘴,固执的老人才动身出门。

  能否真正做到“不漏一处,不存死角”,是对基层干部责任意识和群众观念的真正考验。夜深了,在通往青田县小舟山乡畔路自然村的路口,乡镇干部叶东青等人还守在民房屋檐下。这个村是A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0日上午107位村民全部转移,可到了傍晚,部分群众放心不下家中财产,又悄悄返回,无论干部怎么说,都不肯走。转移工作要做,群众的担心也要考虑,叶东青等干部决定在村口站岗,一边向回来的群众做思想工作,一边组织人员在村里巡逻。狂风挟着暴雨,他们全身都湿了,叶东青说:“守着,能换得村民一夜平安,值!”

  转移群众,基层干部是主力军;险情发生时,他们又冲锋在前,筑起了保护群众的坚固屏障。苍南县新安乡廖家垟村廖细赏老汉的房子在台风中不住地摇晃。路经此地的村抢险小组立刻冲进去抱出了廖老汉和两个小孙子。“老伴还在里面!”村干部廖诗木和廖维卢又冲了进去,等到救出廖大妈,廖诗木才发现自己的小腿已经被墙角的铁片刮出了一条大口子,鲜血直流。

  得知“桑美”会带来强降雨,文成西坑镇双田村党支书郑炳炼立即组织村干部赶赴离村2.5公里外的水库检查安全隐患。风大雨急,路上一枚长铁钉深深地扎进了他的脚底,老郑简单地包扎后,强忍剧痛继续赶路,水库查完了,他又一瘸一拐地和大家一起去危险地带转移群众。

  险情面前,没有推诿;党员眼中,不择安逸。 “我虽然是病人,但我还有能力为群众做事”。10日上午,已是肺癌晚期的文成县黄坦镇干部张世眉,在家中得知台风“桑美”要登陆的消息,立刻从床上爬起来,赶到镇里参加动员大会。会后,他不顾大家劝说,又同其他干部一起去黄羊村转移危险地带群众,11日凌晨2时,当33名群众安全住下后,劳累了一天的他才捂着胸口悄悄找了个地方睡下……

  哪里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哪里就有基层党员、干部的身影。“正才回来了。”10日一早,正为台风即将来临而忧心的温岭箬横镇应宅村的群众惊喜地发现,去乌鲁木齐做石雕生意的村支书应正才赶回来了。8月9日晚,应正才从电视上看到台风“桑美”的消息后,当即坐车赶到机场,登上飞往上海的班机,10日凌晨3点抵达后,又马不停蹄地租了辆出租车,终于在7点赶到温岭。一到村里,没歇一口气,他就组织村干部投入到人员转移等抗台工作中。这一趟,光路费他就掏了5000多元,而农民们都说:“有这样的好干部在身边,抗台怎么会没有信心?!” 无独有偶,去上海做汽车装潢生意的天台县泳溪乡横山村党支书王式见,也是听到台风消息后,挂念住在山顶风口的乡亲们,驱车几百公里赶回村里指挥转移。

  舍小家,顾大家,这是灾难面前每一个党员的抉择。苍南县蒲中居民区的党员曾光斌,自从8月10日上午8时投入到转移群众的工作之后,再没回过家,直到傍晚,妻子告诉他楼房已被风刮掉第三层,卧室里所有家电都泡了汤,他才在居民区干部劝说下回去简单安置了家人,又冲向了抗台第一线,直到11日凌晨4时才回家。同样在苍南,仙居乡的党员干部忙着抢险救灾,乡政府办公楼整个顶层都被掀了,办公用品刮走了,办公材料也浸湿了。

  越是艰难险阻,越显子弟兵深情

  狂风暴雨军情急,浊浪滔滔催征人。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省公安边防总队闻“风”而动,组织车辆和冲锋舟,应急分队迅速集结投入抗台抢险战斗。驻浙某集团军主动请战,积极参与地方抗台抢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一个个橄榄绿方阵,一支支子弟兵队伍,凭着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心,冲锋在前,将血肉之躯化成了中流砥柱。

  “感谢解放军叔叔。”11日凌晨4时,在苍南金乡务工的河南姑娘李敏从废墟中被挖出来了,她抱住解救她的战士流着热泪说出了这句话。

  台风登陆前后,人民子弟兵在风雨急流中救下的何止她一个,那一抹动人的橄榄绿给多少人带去了生的希望。10日20时,温州军分区接到求救电话——苍南望里镇乌石岭18名群众被困在倒塌的房屋里。在军分区首长带领下,80名官兵和60名民兵摸黑赶往抢险一线。齐腰深的洪水中,大量杂物使得冲锋舟无法靠动力前行,官兵们打着手电,在水中一步步推着舟船前进。在倒塌的房屋中,他们侧身倾听废墟中的动静,用锹撬、用手挖,饿了,就啃一块饼干,指甲被翻破了、手被划破了,没有一个人叫苦。足足9个小时,11日凌晨5时,18名被困群众全部找到并安全转移。

  11日早晨6时50分,暴雨如注。平阳县水头镇一名孕妇临产,羊水已破裂,必须马上送医院。此时,路上洪水滔滔,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危急时刻,一夜未眠的武警官兵主动请缨,平阳武警中队指导员潘文带领10多名官兵驾着1艘冲锋舟火速前往救援。路上,冲锋舟一度出现叶轮被绳、树枝缠上的故障,驾驶员潘松清一次次跃入洪水中清障。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努力,终于将孕妇安全送达水头镇医院,确保了母子平安。

  越是遭灾受损,越要坚定信心自救互助

  在肆虐的台风中,人民群众有困难一起担,有危难挽起手,互帮互助,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团结互助之歌。“吃饭了,吃饭了。”10日中午,景宁县鹤溪镇三枝树金三村蓝岳庆两兄弟的家人做好了饭菜,一碗碗地往外端,不过吃饭的人却得排队。原来,在村子附近种香菇的18户62名外乡农民都住在简易房里,镇里立即下达了转移命令。住谁家呢?干部们想到了房子大、经济有实力的蓝岳庆两兄弟。而他俩马上拿出自家的铺盖打了地铺,又好好地打扫了一下,欢迎外乡菇农的到来。为防止他们再跑去菇棚看香菇,两兄弟又和镇村干部一起陪菇农聊起了天、打起了牌……

  “早点修好,早开工”。11日一早,台风余威未尽,平阳县萧江镇淡浦村的农民和村干部就自发地一起来到村民陈培聪的塑料编织厂,帮助他清理倒塌的厂房。大家说:培聪是好人,一接到台风登陆的消息,先转移了厂里工人,设备却没来得及搬走,乡里乡亲的,有难大家帮嘛。 

  超强台风压不垮浙江人民的脊梁。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党员干部和群众团结协作,抗击“桑美”的战斗胜利度过第一阶段,灾区群众情绪稳定,社会安定,被洪水围困的群众基本安全转移,搜救工作紧张地进行,伤员得到及时救治,灾民的吃、穿、住、医得到保障,生活秩序正在恢复,生产自救和重建家园工作也开始展开。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全省人民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协力,奋力拼搏,努力做好抗灾自救各项工作,一定能够夺取抗台救灾斗争的全面胜利。(本报杭州8月11日讯)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