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抗击“桑美”特别报道
3  4  
PDF 版
· 灵昆岛近两万民众“大撤离”
· 省军区万余官兵和 民兵预备役人员战“桑美”
· 转移要紧,这点臭气算不了什么!
· 省武警总队官兵 全力以赴抗击“桑美”
· 危岩山上,有盏明亮的灯
· 渔轮船船相绑抵御“桑美”
· 请注意,这些航班不飞了
· 告诉你,创伤病人应该这么救
· “我要与你们一起去劝乡亲们转移!”
· 断水了,烧饭都成问题,怎么办
· 温州众志成城抗击“桑美”
· “娃这么好,我们马上搬”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灵昆岛近两万民众“大撤离”
本报记者 杨军雄 李扬
  今天早上8时30分,记者赶到极易受到“桑美”冲击的温州龙湾区灵昆岛,了解人员转移情况。在该镇镇政府门口,一辆人员转移专用中巴车从记者身边匆匆驶过。从灵昆镇书记王进才口中记者了解到,今天全镇危房户、海塘养殖户、农民工等共有19762人需要转移。

  早上9时,记者来到灵昆镇周宅村,中巴车司机孙逊正运送首批农民工到岛外学校“瑶溪三小”。车上的贵州民工张献辉满心感激:“我们做建筑这一行很清楚,大家住的木头房子平时走路都‘嘎嘎响’,根本没有抵御台风的能力。听说台风要来,自己早已经坐不住了,正和工友们商量对策呢,想不到当地政府及时通知我们撤离了,还为我们免费解决吃住问题。”坐在张献辉身边的吴忠芬托起手中的孩子,向记者致意:“离开木头平房,你看孩子笑得多开心!”

  记者了解到,负责周宅村转移工作的灵昆镇党委委员姜祥凯6时就开始准备村民转移工作。镇里还派出三个工作组共20多人深入全村400多户村民家中,挨家挨户告知本次超强台风的危害和防台抗台知识,并且做通需要转移人员的思想工作。

  中午11时,记者来到灵昆镇九村三千亩闸口的“万亩文蛤养殖基地”。温州市、龙湾区政府有关领导正亲临现场监督养殖户撤离。他们一再向镇里有关负责人强调,一定要确保所有养殖户都安全撤离,随后,他们又急忙赶去另一现场。

  正当记者也准备离开时,忽然发现远处海塘有身影在晃动。记者赶过去后,果然发现有两名年轻人蹲坐在桥头。记者连忙上前劝他们马上离开,并且告诉他们这次台风的危险性。但是,他们说还要投放一些鱼苗后再离开,并告诉记者,前面400多米的海塘边还有人呢。

  记者听后又赶到离海很近的养殖区,七八名养殖户蹲坐在简易棚外。“我们都打算等潮水上来时,下海放网捕鱼。”有的人还说,他们的财产都在这里,舍不得离开。风雨越来越大,记者感觉到劝阻他们回去已经力不从心了。正在这时,龙湾区区长张纯一等4位县级领导和当地公安干警等来到了养殖区,现场坐镇指挥养殖户最后的转移工作。

  12时10分,记者来到岛外安置点“瑶溪三小”。为了让转移人员尽早安顿下来,吃上中饭,“瑶溪三小”校长叶挺已经累得满头大汗,嗓子沙哑:“将所有能用的教室都打开,让村民们先休息一下,我马上让有关部门送午餐过来!”

  “我们学校要接纳600多人,现在我已经让能够回校帮忙的老师和后勤人员都过来了。”叶挺说。

  “听说这里会提供中饭,怎么现在还不送过来呢?”江西的农民工张金海一见到记者就问。叶挺耐心地给他解释,是因为路况不太好,还要再等几分钟。

  下午1时,叶校长高兴地在电话中告诉我们,我们走后的十多分钟,民工已经吃上了中饭,现在都安心地聊天、打牌。

  下午3时多,记者再次连线龙湾区防汛防旱指挥部,有关负责人说,养殖区的人员已经在下午2时以前全部安全撤离了。

  (本报龙湾8月10日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