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专版
3  4  
PDF 版
· 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突出学术贡献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2006年8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突出学术贡献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浙江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突出学术贡献奖、一等奖 成果简介

  一、突出学术贡献奖

  晚明曲家年谱

  浙江大学徐朔方教授主编,全书按曲家籍贯分为苏、浙、皖赣三卷,约140万字,1993年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书中共收录了晚明时期39位重要戏曲家的年谱,对谱主的生平、著述、交游进行了详尽考证,澄清了戏曲史上许多疑难问题。《年谱》涉及人物有600多人,引用的诗文集、书画作品、书目、笔记、日记、曲话、曲录以及正史、方志、碑传、族谱家乘达数百种,钩沉稽古,发微抉隐,是极为珍贵的史料。作者在各家年谱之前撰写了“引论”,综论谱主思想和创作成就,弥补了年谱平实纪事的不足,同时又吸收了纪传体史书的互见法,使各谱之间相互勾连,生动再现了晚明戏曲家之间的往还交谊、文学活动、日常生活。《年谱》可以看作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晚明戏曲史、文化史和社会生活史,是晚明时期戏曲文献研究的扛鼎之作。

  法理学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万斌教授独著,全书约24.5万字,1988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我国建国以来第一部以“法理学”作为书名的法理学研究专著,作者以法的主体性问题为契机和突破口,来变革和发展法理学,从作为法律主体的人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相互作用角度来研究法,由此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法理学的一套系统的理论体系,深刻揭示了人类法理思想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圆圈式发展过程。对于法的起源、法的本质、法的定义、法的智能、法的评价、法的未来发展及社会主义社会法的一般理论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严肃思考。《法理学》对法理学基础理论作了重大突破,在新中国的法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二、基础理论研究类一等奖

  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

  浙江大学黄时鉴、龚缨晏两位教授主编,分成上、中、下三编,200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利玛窦所绘各版世界地图的所有图版,系统总结了一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于利玛窦世界地图的研究成果,依据大量的原始文献,描述了利玛窦在中国绘制世界地图的具体过程,更正了国内外长期流传的许多错误说法。以利玛窦世界地图为个案,从思想史和文化传播的视角,深入论述了西方文化被中国传统文化吸收、化解的具体形式及特点。该书还考察了利玛窦世界地图在日本与朝鲜的传播及影响,对利玛窦世界地图上的序跋题识文字做了全面的整理,为学术界提供了完备可靠的录文。该书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重视。周振鹤教授认为该书有许多创新之处,纠正了前人许多错误,给人完美的感觉。

  中国古代音乐美学

  绍兴文理学院研究员修海林编著,全书约32万字,2004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阐述了历代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理论与实践,包括对音乐美学史上“三大书”等专书专论、具代表性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及音乐美的实践活动等方面的研究。该书通过对《乐记》人性论思想及“感于物而动”命题意义的分析,揭示了《乐记》论证为何要制礼作乐的认识基础,并通过对“乐”、“和”的字源学考证,将音乐美学的研究与字源学、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在上古背景中研究此音乐审美范畴,形成了新的学术成果。该书出版后,在国内外学术界均有影响,其对《乐记》人性论思想以及“感于物而动”命题意义的揭示,受到冯友兰先生、蔡仲德先生的好评。翟墨在其《美与丑的裂变》中也以首肯的方式,引用了该成果。

  中外教育交流史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田正平、肖朗、周谷平主编,全书约110万字,分为“明末清初编”、“晚清编”、“民国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编”四个部分,2004年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采用专题史的写法,对400年间教育书籍的翻译、思想的传播、制度的移植、人员的往来、机构的建立等教育交流的突出事实和现象,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整理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又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就发生在晚清、中华民国以及改革开放以后研究介绍国外教育的三次高潮加以重点的考察和论述,着重分析其主要内容、基本特征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和教育现代化所产生的重要影响。该书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出版界的广泛好评,被誉为“中外教育交流史研究的拓荒之作”。

  唐宋词汇评(两宋卷)

  浙江大学中文系吴熊和教授主编,李剑亮、陶然、沈松勤、胡可先等专家合作编撰,全书共五册,500多万字,2004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将诗史互证的方法运用到词学研究中,使词史互补,相得益彰。全书收录了宋代八百七十五位词人的词作七千零四十五首,举凡有代表性的作品尽在其中,书前有出版说明、编撰说明、词人目录,书后有多种有助于阅读宋词的附录资料,每册有详细的篇目表,可谓纲举目张。该书将作家考证、作品编年、著述钩稽、资料汇编诸方面汇为一炉,体例完备,资料翔实,搜罗宏富,是具有雄厚学术积累的集大成的宋词文献研究著作。该书出版后,在学术界产生了重大的学术影响,《光明日报》、《中华读书报》等重要报刊相继发表了多篇专门评论,认为该书是词学研究新变过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著作。

  中国现代的“审美功利主义”传统

  浙江科技学院杜卫教授撰写,发表于《文艺研究》2003年第1期。作者在文中提出了“中国美学的现代传统”的概念,为确立中国本土的现代美学及其精神实质,架设沟通中国古代美学和当代美学之间的桥梁奠定全新的基础,提出中国现代美学的重要传统之一是“审美功利主义”的观点,突破了美学界以“功利”和“非功利”的二元对立作为中国现代美学发展主线的流行观点,并为进一步总结中国美学的现代传统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该文对于我们深刻理解20世纪前半期中国审美思潮乃至文学艺术思潮的本土性特征,总结中国现代美学,都具有弥足珍贵的思想和学术价值。论文被《新华文摘》2003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3年第4期全文复印,获《文学评论》2003年度学术论文提名,排名第三。

  西方文学“人”的母题的现代转型

  ——兼论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台州学院蒋承勇教授撰写,发表于《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该成果是西方文学研究中一项有重大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作者从传统西方文学与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及18世纪启蒙文学的传承关系入手,论述世俗人本传统与宗教人本传统如何在现代形态的西方文学中融合与演变,形成现代形态的“人”的母题,完成了西方文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型。文章分析了人文主义文学、启蒙文学之人学思想同我国五四新文学与文化的联系,提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和18世纪启蒙文学标志着现代形态西方文学的成型的鲜明观点。该文发表后影响较大,也是《中国社会科学》创刊20多年来首次发表的关于外国文学学科的研究成果,被作为是该刊编辑工作中“学科领域的一次拓宽”。

  三、应用研究类一等奖

  胡雪岩故居修复研究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研究员高念华著,2002年文物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作图文并茂,全面记载了故居修复前的残破情况、故居修复的史料,记载了故居修复原则的确定,对如何修复故居的两种不同方法及理念的争论,尤其是对故居缜密考证的过程、科学修复的过程和具体做法进行了记载。在修复过程中,作者设计的剪力墙支撑法,利用有限的场地,使新旧墙体融为一体,既成功地加固了墙体,又完好无缺地做好了对精致堆塑的保护,创新性地解决了故居倾斜堆塑砖夹泥墙加固和保护问题,这种保护方法在国内文物修复上尚属首次。工程完成竣工验收时,国家文物局古建专家组组长罗哲文教授认为该工程为我国文物修复工作树立了一个可借鉴的样板,是全国维修文物建筑的典范。

  民营经济与制度创新:台州现象研究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史晋川教授、汪炜教授等编著,全书共66万字,2004年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运用历史制度分析(HIA)的理论框架和现代经济分析工具,对台州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历史制度分析,合乎逻辑地解释了台州区域经济发展中历史禀赋的发掘与家庭工业的兴起,专业市场、股份合作制企业的产生与民营企业制度的演变,以及政府与企业在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的互动关系。该书从理论的高度对台州经济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诠释,科学地阐释了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演化机制和内在动力,概括和提炼了台州现象的社会经济意义。该书是国内第一部运用前沿性的历史制度分析(HIA)框架对区域民营经济发展开展大规模规范研究的著作,获得了台州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评价,其研究成果和相关政策建议被台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广泛采纳。

  中国粮食供求变化趋势预测:基于区域化市场均衡模型

  浙江大学陆文聪、黄祖辉教授撰写,发表于《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该文基于“多市场、多区域局部均衡模型”理论与结构,通过构建一个涉及18种(类)主要农产品和7个地区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市场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和预测了2006年和2010年全国和省区稻谷、小麦和玉米三种粮食的市场供求形势。其学术贡献是将农业经济理论、市场均衡理论、区域经济学理论、数量经济学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融为一体而构建的区域化农业市场政策分析模型,至今在我国学术界尚属首次,为研究我国农业与粮食发展问题提供了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量化分析工具。文章发表后,引起较大的社会反响,浙江省政府有关领导对其观点做了重要批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网、国家统计信息网等一系列国内知名网站作了全文刊载,并被评为2005年“《中国新闻周刊》中国三农问题研究奖”入围作品。

  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

  浙江树人大学郑吉昌教授、夏晴编著,全书共33.6万字,2004年9月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服务经济理论出发,以服务业在分工经济中的整合作用为分析框架,对服务业、服务贸易在浙江经济发展和区域竞争力提升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研究,填补了服务经济与区域竞争力研究的空白,对于提升浙江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和实践意义。著名经济学家白仲尧教授在《财贸经济》上评价该书“是一部系统研究服务业、服务贸易与区域竞争力的力作,填补了服务经济与区域竞争力研究的空白”。该书出版后,成为浙江省委《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省政府《浙江“十一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的重要参考文献。

  四、确认系列一等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极为重要任务

  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委党校汪俊昌、毛跃、陈华兴、陈立旭、陈先春等撰写,2003年11月发表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文集》。该文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逻辑与历史相一致、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统一的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传统和现实内容、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的内在逻辑关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时代要求和现实任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探讨,为民族精神的研究和宣传提供了理论范本,也为广大干部教育提供有益的教材,具有重要的理论学术价值和实践教育意义。该文在《党建研究》、《浙江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后引起了较大的学术反响,并获得浙江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浙江省第八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理论文章奖、浙江省第五届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全文入选《全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文集》。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