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浙江民企频演“买壳”大戏
· 银泰铁心 要“吃”百大
· 最大造船码头落户奉化
· 前7月进出口 近万亿美元
· 人民币汇率中间价 再创新高
· 为人评信用 岂能自己不讲信用
· 德隆案 “二号嫌疑人”投案
· 肉兔行情看涨 獭兔滑向低谷
· 欧美日东盟为我国 前四大贸易伙伴
· 海盐屋顶水箱全部“退休”
· 西藏特产 “乘火车”到内地
· 玩转你手上的银行卡
· “白沙奇雾”笼罩新安江
· 韩国严控人口向大城市集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人评信用 岂能自己不讲信用
信用中介机构屡出“偏差”亟待整治
  本报杭州8月10日讯 (记者 金涛 通讯员 沈雁) “浙江省实施‘八八战略’重点推荐的具有良好信誉度、知名度的全省唯一企业信用评级机构”、“在首届‘信用评价操作与规范’大赛中荣获第一名”、“被国家六部委授予‘中华诚信鼎’殊荣”……这是一家名为“安博尔”的信用评估公司采用夸大、“注水”、甚至虚构的手法给自己加上的荣誉“光环”,今天被省工商局公开曝光。类似这样的信用中介服务机构不讲信用的现象,在我省并非个别。

  据了解,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信用中介机构(不包括信用担保机构)共有35家,绝大多数都是2000年以后设立的,主要涉足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有价证券信用等级评估、企业风险管理及信用咨询、信用管理、人才培训等中介服务领域。但规模普遍偏小、实力偏弱,大多数机构的从业人员仅一二十人。业务面也偏窄,机构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信用资信评估和信用咨询服务两大块上,只有少数一二家企业涉及了信用管理及信用培训服务。

  自身实力不强加上社会需求不足容易使执业行为出现偏差。虚假宣传甚至编假信息、出具假信用报告等不诚信行为,大大损害了信用中介服务业的行业整体形象。浙江中瑞江南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总经理方晓平说,现在市场信用评估业确实较混乱,同一家企业找到一家信用中介机构进行资信评估没有被通过,转身就找另一家评估公司,结果顺利拿到了3A证书。有的机构甚至对客户“百依百顺”,客户想要怎样的评价结果,就能从它那里拿到什么样的结果。

  针对信用中介机构不讲诚信的问题,省工商局将出招整治。该局负责人今天表示,除成立信用服务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外,工商部门还将全面建立信用服务企业信用档案,对之加强日常监管;对那些违法行为严重、损害行业声誉的“害群之马”则依法予以严肃查处,给全省信用中介服务市场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