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娱乐
3  4  
PDF 版
· 红色激情献礼 讴歌伟大长征
· 回顾: 我们已经看过的“长征”
· 《雄关漫道》:充满生命质感的长征故事
· 金秋10月,我们通过镜头重温“长征”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雄关漫道》:充满生命质感的长征故事
  近年来,以《长征》、《延安颂》等作品为代表的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曾经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再证明了这类题材所蕴含的无穷魅力。20集电视剧《雄关漫道》,以贺龙、任弼时等领导的红二方面军转战湘鄂川黔边以及长征为背景,竭力表现红二方面军从1934年夏到1936年秋这一时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史。近日,《雄关漫道》剧组人员向人们介绍了创作和拍摄这部电视剧的一些情况:

  众所周知,红军有三个方面军,即红军三大主力。但是,以往以长征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大多以反映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的长征为主,红四方面军由于与中央红军有过会师,也曾多次得到交叉展现,而作为红军三大主力之一的红二方面军则很少表现。红二方面军的历史,同样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从红二军团洪湖革命根据地的全部丧失,最低谷时只剩下3000人,4名党员,到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从红六军团作为中央红军先遣队从中央苏区的生死突围,到红二、六两军团黔东会师,无不充满艰难险阻。尤其是在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后,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领导下,由黔东向湘、鄂两省发展,直接威胁国民党统治的腹地——武汉、长沙。红二方面军吸引牵制了大批敌军,为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红二、六军团才开始长征。其间在与中央一度失去联系的情况下,既与数十倍于自己的敌人周旋,又与张国焘的阴谋分裂活动作斗争,促成了红四方面军北上,最终形成了三军会师的大好局面,给中国工农红军自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转移,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们共转战八省,行程二万余里。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中,红二方面军的作用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可以说,没有他们的牵制和策应,中央红军的长征将会更加困难,损失会更大。而所有这些,以往的影视作品还很少涉及。《雄关漫道》的出发点,便是要弥补这一缺憾,艺术地再现这段历史,使广大观众对长征有一个更加全面、完整的认识。

  以往以长征为题材的影视作品,基本以反映党内路线斗争和军事斗争为主,注重从大背景、大事件和大人物上去宏观把握。具体到领袖以下的人物,尤其是广大红军官兵,很难展开去表现。长征不仅是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更是人类历史上一曲惊心动魄的壮丽凯歌。长征的背景、主线、基本脉络,人们已经很熟悉了,这些已在《长征》等一些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展示,但是,人们更渴望了解的是长征中的人,长征中那些鲜为人知的动人故事。以电视剧《长征》为例,它充分注重展示党的路线斗争,除了粗略地展示了领袖和重要人物的情感以外,不能充分地展示那些感人泪下的故事。观众当然想知道长征中广大红军指战员们有怎样的情感世界、生命历程和战胜敌人、战胜自然、战胜自己的具体过程。《雄关漫道》一剧在注重主线条的同时,加重红军指战员在长征中的感情戏,把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充分展开,使《雄关漫道》里的人物有肉有血,让观众感受到有别于《长征》的另一种味道。《长征》和《雄关漫道》的互补,更能够让广大观众全方位地了解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诗——长征。

  《长征》一剧的巨大成功,给《雄关漫道》的拍摄带来了压力和挑战。但同时也为剧组人员创作《雄关漫道》作了很好的铺垫。《长征》的恢宏、大气,尤其是对路线斗争和军事斗争这两根主线的浓墨重彩和准确把握,使他们可以把大量的笔墨放在人物上。《雄关漫道》在重大事件上做到真实、准确,但不做大的展开,能清晰、简明、让人明白即可。重点突出“坚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这一主题,写人物,写故事。写出一个生动、鲜活、血肉丰满、充满生命质感的长征,从而成为与《长征》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姊妹篇。

  (筱 芒)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