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青歌赛:文化诉求的民间看点
· 三评委话说“青歌赛”
· “副产品”反成收视亮点
· 生命体验填补演说空洞
· 观众首肯的“再说几句”
· 文化教育是一种社会责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8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评委话说“青歌赛”
  余秋雨:

  给繁忙的社会传播一点文化讯号

  青歌赛选手的文化素质不错。因为我们出的是百科题目,即便回答不出也没有什么,我们也会有很多知识盲点,所以不要大惊小怪。

  在这个非常繁忙的商业社会里面,看书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选手们为了迎接青歌赛做了很充分很长时间的准备,听说有的部队还专门请了北大清华的老师去讲课,你不要认为这是临时抱佛脚,有这样一个提高的机会是很好的。

  中国人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和品质,就是他们始终对文化素养有所关注。当题目出来的时候,电视机前的爸爸看儿子,妈妈看爸爸,看你能不能回答出来。这是文化素养的体现,是中国作为文明古国的一种遗传。

  我参加青歌赛的目的并不是来表现,我学生的学生都是正教授了。我在乎的是我的目标和中央台的目标有所结合,他们希望做一个文化环节,我希望在一个收视率高的机会里给繁忙的中国社会传播一点点文化讯号,包括文化知识和文化观念。

  我能在这里和全国人民一起重温一下海明威,重温一下李白、杜甫,这是很好的。有些知识是具有文化温度的,我就要多讲,要分别轻重。一些比较艰深的东西,比如波西米亚、美国的波普艺术在大学讲坛上都是尖端的课题,在这个晚上让全国人民都听到这个声音,得到比较准确的解释,这是很好的。

  如果我讲错了,就道歉说“我上次说错了”,这个完全可以承认。有几次关乎我的读音问题,我看到全国人民都在翻字典,这个景象就让我很高兴。关于“乐山乐水”,“乐”读le还是yao,所有的语言学家都出来为我讲话,一些人搞错了,但不能嘲笑他们,至少他们有文化热情。

  徐沛东:

  句句有情有理我们都受到震撼

  这次参赛选手的整体能力有所提高。央视青歌赛设立知识问答的环节已经有很多届了,题目不出之前的范围,只是在不断地规范化、合理化,更具知识性。因为这种比赛并不以知识问答为主,这部分占的分值很少,应该不会影响到选手的主要成绩。

  尤其是新增的第二个环节“主题对话”,占分更少,但它很重要,不但选手可以从另一个方面展示自己,观众也想看他们在歌外的表现怎样。

  表现最好的是原生态选手,他们对一分钟之内针对一个话题的语言驾驭能力太好了,句句都有情有理。其实你会发现这些题目并不简单,尤其是要在一分钟内边组织边讲述,就更是难。但对于每个选手这也是公平的,有几个选手讲得非常好,讲“我的父亲母亲”,很别致,表达很清楚,又很感人,我们作为评委都受到了震撼。

  人们认为文化测试事先都有所准备,其实不然,即便你做了再多准备,即便你对突发情况做了全面的预测,还是要靠临场发挥。这比不得采访,说错了可以重头再来,电视只给你一次机会,观众只给你一次机会,说话要精简还要出彩,真的不容易。

  赵易山:

  公正不是体现在苛刻的脸上

  现在全国性的歌唱比赛非常多,但是把视唱练耳这类对于音乐基础的考察放在比赛环节中的仅此一家,这足以说明央视做这个比赛的严谨程度。

  我们对歌手这方面的能力是很重视的,主要通过技术和表现力两个方面来考查。技术就是指歌手对音高和节奏等的把握,表现力指对音乐的把握和表现能力。从这两方面来说,我觉得每组选手的整体表现还都是不错的。

  现在音乐教育的普遍现实就是对于试唱练耳部分的音乐性重视不够,强调技术的时候要多得多,所以大环境就造成了许多学生知识有余、能力不足,这个能力就是说对音乐的个人领悟和演绎个性的能力。

  我觉得对一个选手的公正体现在最后的评分上,而不是体现在一张苛刻的脸上。面对这种临场的技术性考核,选手们都会比较紧张,这个我很理解。我想他们也不希望在这个环节遭遇刺激,他们也希望看到一张平和友好的脸。对于试唱练耳这样的测试,想在技术上挑刺是易如反掌的,但在这个时候对选手过多的刺激没有任何帮助,所以采取建议的方式会比较好,当然我有时候也会笑得比较僵硬。

  我当评委的感受是压力特别大。因为和文化素质考核不一样,答案不是对与错,评分的界限也没有那么清晰。而且我只能在现场看到选手的表现后才能做出评价。我要把这0.5分公平分布到4个小节里,仔细捕捉每个音,计算后再点评,多0.01少0.01都要有充分的根据,没有人可以允许你懈怠和出错的。 (据《光明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