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2版:品牌周刊
3  4  
PDF 版
· “领军”谁属 “风云”何人?
· 品牌中国总评榜·浙江榜(食品工业)候选名单
· “品牌中国”谁能榜上有名?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下一篇4  
2006年8月1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迅速崛起谋求化蝶 浙江食品工业
“领军”谁属 “风云”何人?
  指导主办单位:品牌中国产业联盟、全国工商联、中国质量协会、中国经社理事会、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等

  迅速崛起谋求化蝶 浙江食品工业

  “领军”谁属 “风云”何人?

  十几年前,曾有六个字被人们广为传说——“广东粮,珠江水”。那是说,广东生产的饼干、饮料,风靡全国,花样百出、口感高档优质、带着“洋味”的饼干、点心,和以乐百氏奶、乐百氏水、健力宝为代表的饮料,几乎占满了我省各地食品商场的货架。十几年过去了,广东依然是我国的食品工业强省,而浙江,已赫然崛起,跻身食品工业大省行列。以娃哈哈、农夫山泉为代表的饮料业,更是高居老大老二之位,占领了全国大部分市场。有人说,现在流行的六个字,应该是“浙江茶,钱江水”了。而推动着、伴随着浙江食品业快速崛起的,则是出现在我省的众多著名食品品牌,众多著名的“领军”企业,众多带领这些企业走向“领军”地位,创出著名品牌的著名企业家——在我省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风云”人物!

  一份漂亮的崛起答卷

  食品工业是世界各国的重要工业,世界上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等,其食品工业产值往往位于国内各行业之首。在我国,近年食品工业迅猛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食品工业生产总值和销售收入连续多年位居中国制造业首位。浙江的食品工业,近年来在“领军”企业和“风云”人物的带动下,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九大类产品位列全国前5位,它们是:精制茶,第1位;软饮料、饮料酒、瓶(罐)装饮用水、罐头,第2位;果汁及果汁饮料,第4位;啤酒、冷冻饮品、方便面,第5位;

  全省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居全国各省市第5位;

  我省的饮料制造,占了全国的五分之一,我省的包装饮用水产量,占了全国的四分之一。“娃哈哈”和“农夫山泉”分居中国饮料制造业“老大”与“老二”的领先地位;

  杭州市、宁波市两市食品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分居全国城市第五位、第九位;

  全省规模以上食品工业企业1300家,获省级以上名牌产品近百个,其中国家级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各有近十个;

  ……

  我省的食品生产历史悠久,近年来,食品工业迅速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的一大支柱。我省的精制茶叶、金华火腿、绍兴黄酒等传统产品焕发青春;粮油、畜禽蛋奶、水产品、果蔬加工等产业迅速崛起;其中茶叶、火腿、啤酒、黄酒、软饮料、罐头、水产品、方便食品、冷冻饮品、液体乳、乳制品、味精及调味品、食品添加剂、食用菌、蜂产品、保健食品等产量居全国前列。

  浙江食品工业,正处在快速上升的通道中!

  一套完整的支撑体系

  曾几何时,浙江的食品工业仅居全国中游水平;到“九五”初,我省的食品工业总产值位居至全国第9位;而从第9位至现在的第5位,可以说,几乎是每两年攀升一个位次。如此快的崛起,靠的是什么?可以说,正是一套完整的支撑体系,撑起了浙江食品工业大省今日的地位:

  浙江的山水、自然优势,为发展绿色食品创造了根本条件;

  科技进步是食品工业发展的阳光大道。近年来,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浙江省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加大了食品科技人才培养、食品科研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力度。在食品行业中,我省近年涌现出四个省级技术开发中心,开发了81种省级新产品。竹叶黄酮、高能营养液、维生素E、茶多酚及茶叶、茶籽系列提取物等一批高科技产品的产业化名列全国前茅;

  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经营形式,聚民营之力,扬机制之长,是浙江发展食品工业的又一大优势,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一批国有企业登上了新的台阶,更多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成为浙江食品工业的重要力量。目前在规模以上企业中,民营企业占90%以上,其工业总产值占60%以上;

  立足发挥资源优势、加工优势和区位优势,着眼“两头在外”,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是发展浙江食品工业的重要战略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外向型企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浙江海通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华爱斯曼食品有限公司、塔牌绍兴酒厂等一批出口龙头企业,食品工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

  走名牌发展之路,创名牌,树名牌,打响名牌,是浙江食品蜚声中华大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浙江人民曾创造出金华火腿、绍兴黄酒、擒雕炼乳、五芳斋粽子、龙井茶叶等蜚声中外的传统产品。而现在,浙江食品又涌现出娃哈哈食品、农夫山泉、青春宝保健食品、双鹿啤酒、均瑶牛奶、李子园食品等一大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还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都叫得响的著名企业家。可以说,名牌之路成就了浙江食品工业;

  政府部门、管理部门的支持、引导,则给浙江食品工业的崛起提供了保证。2000年,浙江省政府就发出了《关于加快食品工业发展的通知》;两年后,又发出《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通知》。2003年,我省开始全面推行有浙江特色的食品GMP(食品作业规范)达标工作。去年7月,浙江李子园牛奶食品有限公司成为首个浙江食品GMP(食品作业规范)达标考核通过单位。2006年初,浙江黄岩罐头食品厂、浙江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杭州西湖啤酒朝日(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天海水产食品有限公司﹑上虞市舜地食品有限公司﹑浙江小王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陆续通过浙江食品GMP达标考核。

  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对于浙江食品业来说,近年快速崛起,来之不易;而现在,更好的发展机遇也已来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前进,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超市、便利店为形态的连锁商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食品饮料行业正在进入快车道。浙江要从食品工业大省蝶化为强省,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业内人士认为,我省食品工业要腾飞,必须克服制约发展的短板——

  与食品工业强省相比,我省仍有较大差距。如山东,食品工业总产值成倍超过我省;全省虽然有一些规模较大的食品企业,但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企业规模小而散,导致科技投入少,品牌效益低,生产效益低,综合利用差,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市场无序竞争;食品加工业比重低,意味着大量食物要么得不到加工,要么只是粗加工,缺少工业化生产;饮料在我省是强项,但品种偏重于包装饮用水、含乳饮料、碳酸饮料,其他品种较少;科研开发、技术改造投入不足,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不高,科技水平和研发水平低下。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是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浙江省食品工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有关专家认为,当前世界食品工业,已出现向国际化、大型化、产业化、系列化、科技化、知识化、营养化、保健化发展的新动向。现在的人们,除了更倾向于吃植物性食品,对食品的质量与天然属性要求更高外,从营养学角度考虑,更低的能量、更少的饱和脂肪酸,更能满足某些特殊消费群的要求,食品企业应当利用食品新资源和新型食品添加剂等开发新型食品。浙江食品工业应当——

  积极调整和优化食品工业结构,加强食品工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对接;

  继续实施名牌战略,提升名牌产品销售收入比例;

  重点抓好大中型骨干企业和重点县的培育,发挥其辐射作用;

  推动企业技术进步;

  拓宽投资融资渠道;

  开拓国内外市场,尽快和国际接轨。

  一些不可或缺的“名角”

  业内人士认为,我省食品行业将呈现三大发展趋势,一方面总量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另一方面,享受型消费的发展将进一步拓展产品结构升级空间;再者,行业的集中度会逐步提高。这一发展趋势,将促使市场参与者的重新洗牌。而市场的重新洗牌,将促使拥有自主定价能力的龙头公司脱颖而出。那些龙头公司和龙头公司的领导者,那些著名品牌和著名企业家,凭借实力、技术、管理和品牌的优势,将继续是我省食品工业发展的推动者和领导者,是引领我省众多食品企业跨越障碍的“领军企业”、“风云人物”,他们具有的“创造力”、“外向度”、“创新性”、“品牌意识”、“社会责任”,正是我省打造食品强省所不可或缺的“角色”。也正因为如此,当经过读者投票、专家评审团评审,科学、公正地选出“2005~2006年度品牌中国总评榜”浙江食品业十大“领军企业”、十大“风云人物”时,我们将会以专版报道的形式,全面展示十大“领军企业”、十大“风云人物”的风采,展示他们的发展之路,为浙江走向“食品强省”提供镜鉴!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