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上海8月6日电(记者 陈扬渲) 每届书展都会有热点,今年上海书展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无疑是“品三国”和“易中天”。在开展首日,易中天的《品三国》、《品人录》、《闲话中国人》一举占据了图书销量排行榜前三甲的位置。易中天的“时尚史学”引来了出版界和学术界的热议。
今天下午,一堂主题为“史学家必须还历史以真实:‘时尚史学’之批判”的讲座在上海展览中心开讲。虽然主讲者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委员李治亭研究员表示并不是“批判”,但他对易中天“品说历史”的评价还是让人感觉到了“火药味”。李治亭尖锐地说:“严肃的历史掺入了时髦语言,弄得非常低俗,这种调侃没有什么意义。”
面对外界的各种批评,易中天显得很从容,他在媒体见面会上表示自己并非将学术娱乐化,而是戏剧化。不只是简单地讲述历史,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设置悬念和矛盾冲突,注重人物形象的刻画。易中天给自己作品的定位是“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尽管争论不一,但广大读者对易中天的追捧丝毫没有受到影响。昨天下午,易中天现场签售《品三国》签坏了8支笔,6349册的成绩也创下了近年来签售的日销售最高纪录。今天记者在各大场馆看到,从古稀老人到刚上小学的孩子,很多人手里都捧着一本《品三国》。读者赵畅说,易中天并不是板着脸说教,而是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解构历史。
记者发现,随着《品三国》的走红,市面上文史类出版物的销售也开始看好。上海博库书城副总经理朱岩说,现在文史类书籍比以前更为好卖。《正说清朝十二帝》、《正说清朝十二臣》已经销售了几百册,1100元一套的《话说中国》也卖出了一两百套。
由此可见,其实并不是读者对传统文化和历史读物没有兴趣,而是很多书过于呆板,让人望而生畏。易中天的“品说”能引起人们阅读兴趣,而且很可能会引领起一股文史读物的风潮,这说明读者喜爱和需要历史、文化类出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