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研究构建和谐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在整体和谐的情况下还突出存在哪些不和谐音?什么妨碍了我们和谐生活?如何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针对这些问题,半月谈杂志社在东西部八个省、直辖市策划实施了一项问卷调查。
调查发现,八省市百姓关注的热点与中央近年战略部署的着力点高度契合。谋求社会和谐,就要以人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收入差距扩大
[百姓心声] 王纪明 (56岁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改革发展的成果应该惠及广大群众。不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调节垄断行业的高收入,解决百姓教育、医疗、购房难题就无从谈起。
[记者点评] 为13亿人公平谋划一张收入分配改革路线图。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反映收入分配差异的基尼系数为0.46,已经达到国际警戒线。根据库茨涅兹倒U曲线理论所揭示的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规律,一个国家在向工业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收入差距先呈扩大的趋势,然后才进入缩小的区间。作为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大国,而且二元结构特征又很明显,我国在一定时期出现收入差距扩大也在所难免。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长期二元结构导致的城乡差距、地区发展不平衡、行业垄断经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财税制度缺陷等。因此,遏制收入差距悬殊,需要综合发力,以“保低、扩中、调高”为红线,初次分配和二次分配双管齐下。目前,发展改革委牵头,多个部委参与,正在紧锣密鼓地酝酿出台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文件。可以预见,一个更加注重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将力保13亿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看病贵上学贵买房贵
[百姓心声] 韩兴荣 (30岁 重庆市):治个阑尾炎,白耕一年田;救护车一响,几头猪卖光。
[记者点评] 搬掉压在百姓心口的“三座大山”。
医疗和教育具有鲜明的公共服务色彩,政府有责任为百姓提供良好的医疗和教育服务。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百姓对高质量的医疗和教育的消费需求迅速升级,但是在社会管理体制、政策法规、行业垄断等多重因素的包围下,目前这些公共服务行业渐被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侵蚀。
药价虚高的根本原因在于,药品从药厂到患者手中经过的程序太多,而几乎每个程序都被部门或者个人利用为“雁过拔毛”或者谋取私利的工具,加上监督机制的先天“贫血”和后天失灵,商业贿赂盛行。在教育资源分配严重失衡和区域差异扩大的背景下,教育乱收费屡禁不止。而面对刚性上涨的房价,城镇居民对小康的向往不得不演变为“房奴”的生活现实。
在百姓殷切的期盼中,国家对药品实施了近20次降价。国务院常务会议已定下了颇为紧迫的“时间表”,到2008年将在全国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为了让更多的孩子走进课堂,中央在西部对广大农村贫困儿童实行“两免一补”,对贫困大学生发放国家贴息的助学贷款;为了抑制房价,中央部委多次出台规定,打击炒房、投机和囤房行为,规范房地产开发信贷条件,推广经济适用房、完善住房保障制度。
就业难,劳动者维权难
[百姓心声] 杨华 (22岁 西安市钟楼案板街):学生太多,供大于求,就业压力大,用人单位对大学生要求苛刻。
[记者点评] 城乡统筹化解就业之难。
就业难是现代国家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道槛,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社会劳动效率越来越高,就业增长率很可能降低。另一方面,我国目前就业人员素质不高、劳资关系不够通畅和就业岗位不平衡,也不容回避。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目标任务已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今后5年,全国还将有4500万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劳动保障部将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加强和改善农民工就业服务工作。我国从2007年开始实施“推进劳动合同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力争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实现所有用人单位基本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
社会保障滞后
[百姓心声] 何贵 (42岁 浙江省仙居县政法委):社会保障滞后,农村地区更加突出,覆盖面太窄,并且办理时间太长。
[记者点评] 公共财政为国人托起社保一片天。
尽管当前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存在着难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不可否认,近年来,我们通过完善城镇社保制度,成功地化解了国企改革带来的成千上万职工下岗分流的政治风险,短短几年时间建立起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网,中央和地方财政对社保支出呈现明显的刚性增长态势。
20多年来,我国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渡期,许多事业发展都是“摸着石头过河”,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也不例外。这使社保政策在设计和推行中存在许多先天不足,社保资源的分配失衡甚至出现“倒挂”现象,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人群享受的却是较小规模的社保资源。不同群体间的待遇差别也相当大,农民工、乡镇企业职工、自由职业者等社会群体仍游离于社保网络之外。
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为建立公平、广泛的全民社保体系而积极求索。公共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对社保投入的激增,使我国社会保障能力与受益人群成倍增长和扩大。
反腐倡廉力度亟待加大
[百姓心声] 辛志垠 (28岁 上海市延安西路):腐败问题将会导致社会不公正地分配财富和资源,危害最大。
[记者点评] 让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成为一柄利器。
当前反腐败的形势,总的来说,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不断推向深入,从源头预防治理腐败的工作稳步推进。从两年前刮起的“审计风暴”到今年的打击商业贿赂,从全国人大常委会刑法修正案扩大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到我国积极参与反腐败跨国合作,一个新的反腐败工作体系正在构建。
去年,中央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个体系力主标本兼治、注重治本,必将成为反腐倡廉的一柄利器。
反腐败更不能忽视群众的力量。东北某省纪检监察机关有一年查处的6000件案子中,有4000件是群众举报的。吴官正同志前不久曾表示,面向全党全社会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努力营造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
道德规范失控
[百姓心声] 党彦武 (23岁 陕西省汉中市人事局):经济发展了,传统美德丢失了,社会道德出现了真空。
[记者点评] 理性重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
我们经常对身边的社会道德状况不满。部分人的“失德”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现实社会中道德在滑坡,道德规范有失控的倾向。然而,许多人对社会道德缺失的不满,只是停留在嘴上,停留在牢骚上,面对不良社会风气,从众者多,以实际行动抗争者少。
市场经济和商业活动,并非必然导致信仰的失落和道德的滑坡。而且,市场本身可以为健康道德观念的发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全社会正在热议“八荣八耻”,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主义阶段表现的一次总结,也是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存在问题症结的一种道德诊断。我们对道德的重建有理由保持乐观的态度,人们对道德状况的不满,其实正是我们的“良心”在说话,这正是道德重建的原动力。
环境污染未得到有效遏制
[百姓心声] 岳峰 (20岁 河北师范大学):我国经济发展状况与资源环境状况矛盾尖锐,过度开发使资源环境恶化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记者点评] 让污染环境者难逃法网。
据有关专家初步估算,我国每年污染对经济造成的损失约占GDP的7%。环境污染为何难以遏制?干部考核体系中的“唯GDP”倾向是主要原因之一。
基层环境执法者难越“帽子和票子”两道槛,也是环境保护不力的重要原因。而在排污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后,环保部门对地方财政的依赖性增强。
究竟如何改变目前环境保护不力的状况?要减少干部考核体系中GDP的比重,将环保等社会发展指标在真正意义上纳入干部考核体系。对造成污染事件的肇事企业,要实行严厉的制裁措施,依照法律追究有关负责人的刑事责任,使之真正触及企业负责人的灵魂深处;同时,要追究环境监管不力的部门领导的责任。作为监督者,环保部门应当和地方“脱离”关系,实行垂直管理。
公民利益诉求和
意见表达渠道不畅
[百姓心声] 甄先枝 (54岁 西安市建国路):民主机制不健全、不畅通,可能导致决策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记者点评] 用协商民主的理念完善表达制度。
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践操作者都会认同这样一种现实——在社会日渐多元化的今天,利益的诉求和意见的表达也正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正是在这样一种现实下,社会公众比以往历史上的任何时候更渴望制度化的、通畅无阻的表达渠道,如果制度无法满足公众需求,那么民众就会在制度外寻求救济,影响到社会正常秩序和稳定发展。
在中央政府的号召下,基层政府关于民主表达制度的创新正层出不穷。浙江省温岭市泽国镇的实践,其对协商民主理论的应用就让人耳目一新。泽国实验表明,只要能够设计出科学的民主程序,公众的意见和利益诉求就能得到和平表达,人民当家做主和加强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就能完美统一。
社会治安不佳,
黄赌毒危害严重
[百姓心声] 张凤霞 (44岁 南京市秦淮区双闸街道红旗村):不少人一心只在赌博上,无心勤奋学习工作。
[记者点评] 消除官商勾结,才能铲除黄赌毒。
黄赌毒何以成为公害?官商勾结是症结,政府管理的不到位也难辞其咎。娱乐场所是各大城市夜生活消费的主要场所,也是官商勾结的高发区。据了解,一些非法色情场所背后有地方官的保护伞存在。
为进一步从制度上解决娱乐场所存在的突出问题,2006年3月1日,新的《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开始实行,该条例规定:不允许凌晨2点以后继续营业,明令禁止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及亲属开办娱乐场所等。条例还规定了国家禁止在娱乐场所从事的七种行为,特别对贩卖毒品、组织他人吸食毒品的行为加大了处罚力度。
打官司难信访难
[百姓心声] 朱明 (25岁 重庆大学):打官司难信访难,跟腐败有很大关系,权钱交易、司法不公时有发生。
[记者点评] 让司法成为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
信访远非一个高效率的解决方案,为什么即便如此,老百姓还是“信访不信法”?要知道,在一个法治社会里,司法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关口”,是各种社会矛盾纷争的最终解决方案。
在我国,法院的财政主要还是地方财政承担。难以想象,一个吃着县财政的县法院,在面对涉及县政府利益的案件中,会完全做到公平公正。此外,司法腐败导致的司法不公严重亵渎了法律的尊严,影响了法院和法官的整体形象。
即使赢了官司,老百姓面前还有一道“执行难”的坎。法院生效的判决无法落到实处,把公民为打官司所做的一切努力一笔勾销。要解决“执行难”,一方面需要建立统一、联网的信用体系,另一方面也要杜绝地方保护主义。
本版稿件均据《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