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江在苍溪县城外3公里的地方拐了一个大弯,这就是著名的红军渡。与中央红军的起点相似,红四方面军的长征也是从越过一条河流开始的。
1935年3月28日起,近10万头戴斗笠的大军跨过嘉陵江,开始了长达18个月、漫漫万里的征程。
5个月前,当中央红军踏上长征路时,远在川陕苏区的红四方面军刚刚取得了粉碎四川军阀六路围攻的胜利。
“中央指示红四方面军主力西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今年91岁的杜万荣老人记得,为了渡江,红军专门成立了直属水兵连。
20岁的船工之子杜万荣被任命为连长。“船早被敌人破坏了,我们只能用竹筏子架浮桥。河水那个冷啊,我们喝了烧酒都冻得站不住。”杜万荣说。
晚9时许,担任渡江主攻部队的第30军在塔山湾主渡口,秘密将红军造船厂建造的75只“五板子”船轻轻推入江中,强渡抢滩,撕开了四川军阀的西岸防守。当天深夜,杜万荣奉命过江潜伏。他和两位战友一直摸到敌人的工事里,端掉了敌哨兵。
与此同时,右翼第31军,左翼第9军,也在鸳溪口和阆中以北渡口直插嘉陵江西岸。
“枪是嘎嘣嘎嘣地响,一群群红军从江里冲上来,人喊马叫。” 居住在剑门关镇志公村的86岁老人蒲仕凡,是当年目睹红军夺取剑门关的放牛娃。
4月2日拂晓,方面军副总指挥王树声率部仅用半天时间,就击溃了守在剑门关的三千敌人……
历时24天的渡江作战,红四方面军控制了东起嘉陵江,西迄川北,南起梓潼,北抵川甘边界纵横各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为支援红军,19岁的敬文青和几个女伴各自背上70多斤的荞麦、玉米,从家门五龙寨走到100里外的坝底堡。
在川北,像敬文青这样为长征大军背粮修路的各族群众多达5万,他们中不少人因此献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