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简陋的捞竿,长5米,重5公斤,所用材料不过毛竹、木棍、铁丝、渔网。没有谁动员,没有谁奖励,多年来,上海老人王显明就拿着这根自制的捞竿,坚持每天打捞上海“母亲河”黄浦江上的污物,直到被癌症夺去生命。
王显明去世前后,另一位老人吕信荣接过这根捞竿,无数环保志愿者追随着两位老人。黄浦江畔孤独老人的身影,在短短几年里变成了群像!
上海市闵行区吴泾镇地处黄浦江的上游,这里是上海的主要水源地之一。镇上有一座吴泾公园,正处在湾流边上,上游下来的许多垃圾杂物洄流到这里打转。
不知从何时开始,吴泾公园里每天都会出现退休工人王显明打捞垃圾的身影。他从没主动宣扬过自己,被人注意也纯属偶然:1999年4月的一天,吴泾镇政府工作人员冯联清到公园散步,看到一位枯瘦老人站在堤墙上用竹竿捞东西。
冯联清上前问道:“老人家,你在这里捞东西,一个月能卖多少钱?”老人家答:“我是志愿者,不卖钱的。”冯联清有点诧异:“为啥要当志愿者?”老人家边捞边答:“我是孤老,住在吴泾。居委会和街坊邻居都很关心我,我要回报社会。我看到大楼里黑板报在宣传保护母亲河,觉得自己捞捞垃圾还可以。”
2002年,上海锁厂的退休工人吕信荣在区电视台上看到王显明的事迹介绍后,就帮他一起清污。从此,江边捞垃圾的身影,从一个老头变成了两个老头。
这一年,老王已经渐渐感到身体不适。10月中旬,老王的记录本上写着:当年已经捞出300多桶垃圾,近200只死动物,离他自己定的每年400桶任务已经很近了。这时候他却感到胸部不适,嘴里咳出血来。医院检查的结果是肺癌。
生病以后,老王还是不肯闲着,常常从医院里溜出来,跑到江边捞垃圾。2003年1月27日早上,老王对来看他的冯联清说:“我拜托你,志愿者活动不能停下来。等我好了,还要继续捞。”30日8时35分,老人去世,享年69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吴泾公园里的捞竿,渐渐地从一根发展到二十多根。2000年,吴泾镇友爱实验中学组织学生们担任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帮助王显明捞垃圾。6年过去了,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环保志愿者从未中断过活动。2002年,吴泾公园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成员大多是在公园晨练的退休老人。
如今,吴泾镇各居民区、村庄、党政机关和工厂企业都成立了志愿者队伍。他们不仅打捞黄浦江,还在其他地方扫大街、捡垃圾;他们不仅维护环境卫生,还在帮老扶幼、帮贫助困。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