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几小时,让赵彧有了19年来从未有过的困惑:自己对脚下的这片土地,原来如此陌生?
“具体通过与村干部密切交流,查阅该村相关历史档案,来了解村委工作情况。”在《挂职南浔区南双林村村主任助理工作计划》中,赵彧这样规划着“挂职村官”工作的第一步。
然而,走进村委会办公大楼后,他却傻了眼——村里根本就没有“历史档案”可以让他翻阅,要了解村情民风,必须通过“口口相传”的“非文字记录”。
7月6日上午,为迎接大学生“挂职村官”的到来,南双林村特意召开了村干部会议。这时,赵彧又发现,村里没有专门的会议室。
办公楼是一幢已显破旧的三层小楼,外墙的水泥有些剥落,露出红砖。租给一家纺织厂当车间的一楼,不时传出机器的轰鸣声。3楼才是村委的办公点,共3个房间,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合用一间,会计和妇女主任各用一间。
“在村干部会议上介绍此次挂职锻炼的具体内容”,也是赵彧工作计划的一部分。用标准的普通话读着事先精心准备的计划书,赵彧多少有些惴惴不安。他已经感觉到,与说话很少用“术语”的村干部相比,他对村里新农村建设情况的了解,可以说是“两眼一抹黑”。
比如,村里的第一个公共厕所,该如何选址?村民的新房建设,该如何监管?尚未开展垃圾收集工作的村庄,该如何保持整洁?……村庄规划和建设中的一切,对大学生赵彧来说,都是陌生而新鲜的课题。
会议结束后,善解人意的村支书邱根方把赵彧领回了家。“挂职村官”碰到的又一个意外是,不知该从何开始了解农家生活的他,竟反过来成了支书的访问对象——面对“怎么想到要考浙大”、“平时学习有人辅导你吗”等问题,赵彧只能如实回答。
“其实很多情况都不清楚呢。连村民家里有没有厕所都不知道,”这个1米84的大男孩略带羞涩地告诉我们,在最近的工作中,他都尽管少喝水,“回家才上厕所”。
尽管生长地南浜村距离挂职的南双林仅5公里,赵彧也一直把自己认同为“农村长大的孩子”,但直到这个夏天,他才发现,要了解农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