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8版:政治与社会新闻
3  4  
PDF 版
· 永康孪生兄弟 上大学有望了
· 专家助你辨别 牛郎织女星
· 体验消防
· 农民工进城有了 空调“专车”
· 舟艇“教头”的追求
· “二十四孝”今天还值得提倡?
· 子弟兵送医到社区
· ATM机频频出现假故障
· “七夕”:期盼浪漫 渴望长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7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七夕”本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如今被老百姓赋予了更多的内涵——
“七夕”:期盼浪漫 渴望长久
本报实习生 吕晶 本报记者 朱海兵
  38年一遇的闰七月带来了“双七夕”——7月31日和8月30日。这本是牛郎和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如今,这个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和传统文化底蕴的“七夕”,正在渗入到百姓的生活中。

  金婚老人

  每一天都是“七夕”

  杭州长庆街道吴牙社区的夏厚成和俞阿云这对老伴儿,已共同走过了59年的人生之路,其中20多年就过着牛郎织女般两地分居的日子。

  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夏厚成在火柴厂工作,却长驻东北采购木材,“一年能回来两次就已很不错了”。俞阿云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着7个女儿,每天只睡三个钟头。现已79岁的她说,“我从来没有对他产生过怨言。我知道他在外工作也很辛苦,只要能照顾好他自己就好了。”

  每当夏厚成回到杭州,总是看到孩子在等候的身影。见面时,老伴也只会淡淡地说声“你回来了”。

  俞阿云小时候经常给女儿们讲“七夕”传说,她和老伴从来没想过“七夕”要怎么过,也从来没送过什么礼物,现在更不会送。她说:“现在的人想法太多。其实只要两个人像牛郎织女一样真心相待,别的不需要太多。”

  老人的外孙女王珏对笔者说,她的外婆是个急性子的人,外公却是典型的慢性子。外婆经常是边埋怨道“你怎么这么慢”,边随手就帮外公做好了他要做的事。平时二老各自想要什么、需要什么,互相之间也都会“心领神会”。她说:“如果不是两位老人把相互之间的关爱渗透到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再多的礼物也不可能让他们相濡以沫近60载。他们的生活很普通、很平淡,但一直很恩爱。”

  中年夫妇

  爱的反思与升华

  方华忠是杭州一家外资企业的部门经理,今年38岁,结婚已有10年。妻子张琳是杭州一所学校的老师,9岁女儿在读小学。

  说起过“七夕”,方华忠一脸的愧疚。他说:“这些年忙着挣钱,长年累月地出差,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和妻子的沟通与交流,不知怎么办才好。”

  前些天,苦恼的他经过体育场路一家鲜花店时,看到一张宣传“‘七夕’送鲜花”的广告,想起了牛郎和织女的传说。“我猛然间惊醒,为了这见面的一刻,这对相爱的人苦苦等待一年,我有什么理由不珍惜与爱人好好相处的时间?”

  方华忠说, “七夕”这天,两年多未下厨房的他准备早些回家,为家人做一桌好菜。然后,一家三口坐在一起,一边看星星,一边开个“家庭会议”。

  年轻恋人

  期盼浪漫,更渴望长久

  小章和小龙是一对情侣。当被问及如何过“七夕”时,小龙说,“七夕”现在炒得很热,想不知道都难。我觉得,“鹊桥相会”很有诗意,想起来更让人心动,但如果过得跟情人节一样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小章也不想去买花、巧克力之类,或换个花样买荷包、中国结。这对年轻恋人早已计划好了,“准备去找一个别致的场所,静静地享受一顿美餐。然后一起到外面去走走,看星星,想像一下牛郎织女相会的情景。”

  “其实我们内心深处,十分渴望爱情能够长长久久。”小章说,过一个平静但意味深长的“七夕”,会让她和男朋友更珍惜这一份难得的爱情。

  (本报杭州7月30日讯)

  

  

  农历七月初七,是传说中牛郎织女一年一度在银河鹊桥相会的日子,这悠久的“七夕”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神话传说中的织女是天帝的女儿,她私自下凡与牛郎相爱,生育了一对儿女,可是天帝硬逼着织女离开人间,只允许织女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与牛郎和儿女相会。此时,天上的喜鹊会为他们搭起彩色桥。“七夕”又名乞巧节,历来有多少少女、少妇仰望夜空,乞求织女能赐予她们心灵手巧和爱情幸福。(据新华社)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