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金华7月26日电 (记者 张冬素) 曾因找不到场地而苦恼的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金华社会实践小分队终于找到了场地。7月24日,“托起城市边缘的梦想”民工子弟儿童文学暑期夏令营开营。今天上午,记者在金华市开发区第一民工子弟小学看到,大学生们正在给孩子们上课。
虽然在联系社会实践场地时频遭拒绝,但大学生们毫不泄气,一边忙着招生,一边继续联系。24日上午,当他们看到有自己名字的“读者来信”刊登在浙江日报上,感受到党报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支持。听到金华市开发区第一民工子弟小学校长张玉香答应把学校拿出来作场地时,这些大学生多日来紧锁的眉头终于展开了。
今天上午,张校长对记者说,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是个好事情,我们应该大力支持,尤其是大学生与民工子弟零距离接触,带给这些民工子弟一个文学梦想,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益。张校长还说:“浙师大可以把这里当成社会实践的基地,以后可以经常来。”
儿童文学夏令营受到了外来务工者及其子女的极大欢迎。上午,在附近一家瓜子厂打工的王家兴早早地把儿子送到学校。他高兴地对记者说:“我儿子前天才从云南老家来,下学期就要在金华上学,浙师大学生上的课对我儿子帮助很大。”据了解,儿童文学夏令营开营时是41个孩子,现在已有72个,分别来自云南、贵州、安徽、江西等9个省。
社会实践期间,大学生们吃住在民工子弟学校。记者在教室改成的“女生宿舍”看到,由课桌拼成的大统铺上铺着5张席子,晚上只能用电扇驱赶蚊子。由于社会实践经费有限,每个大学生每天的伙食费只有几元,大家要轮流烧饭。25日中午由课桌拼成的“餐桌”上只有番茄炒蛋、水煮花生、冬瓜汤,一只大的搪瓷碗里盛着烧焦的饭,但大家吃得津津有味。
虽然社会实践的条件很艰苦,每天的工作也不轻松,但大学生们觉得很值,因为大家都收获了成长的喜悦。中文专业大二学生顾宇杰从小到大从没像现在这样艰苦过。她告诉记者,报名参加社会实践只是响应学校的号召,但几天做下来,感到自己在成长,在进步,现在即使没有学校号召,自己也想去做。大二学生郑卫通说,通过社会实践感到自己知识积累不够。许叶则说,给孩子们上课后,自己对专业学习的兴趣大了。一直跟踪、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浙师大人文学院团委书记尹浩冰说,几天社会实践下来,同学们的团队意识增强了,学会了互相照顾,感觉他们长大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