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新闻周刊·民间
3  
PDF 版
· 千岛湖 第一“神眼”
· 山村女人最后的守望
· 一群老人的十五年坚守
· 卡拉ok要唱一样的歌?
· 穿西装的荆轲,你能接受吗?
· 做儿子同学的老爸逻辑
· 就业率低,就要撤专业?
· 爱情仅是富人的专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闻腥气 看波纹
千岛湖 第一“神眼”
■县报道组 叶良喜
  用肉眼能在水中看到一尾数十公斤重游动着的大鱼已算不简单了,如果能在茫茫湖区发现一群大鱼的准确位置,那可真叫神了。千岛湖上就有这么一双神眼:能知鱼群和鱼的大小、鱼游往何处、何时起网才能多打鱼……为此,当地人送给他一个“千岛湖鱼情侦察第一眼”的雅号。

  “第一眼”名叫陈纪连,从小生活在水上,十几岁起就专门从事捕鱼,现在是一名捕捞队队长,统率着百来个渔工。

  前些天,笔者乘快艇慕名前往陈队长的驻地。当我们接近千岛湖茶园岛水域时,一大片被巨网围住的捕鱼“包围圈”拦住了快艇。同行人员告诉我们,这是陈队长当天凌晨四五点钟发现的新渔场。在用拖轮、趸船和数十条航道、拦网、梭机船组成的“大本营”上,年过半百、壮实憨厚的陈队长让笔者见证了这位鱼情侦察第一眼的看家本领:这是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船行至东南湖区,一二华里外出现了似风吹过、几乎被忽视的微波。陈队长立刻说这是鱼游过的痕迹。据悉,陈队长凭这一“看”的本领,硬是在流速较快、许多“渔民”多次劳而无获的许源水域,一网捞过6万公斤鳙鱼(包头鱼)。

  不善言辞的陈队长侃起看鱼经来倒是一套一套:水面看水波纹,水下看小泡多少;头出水者是鳙鱼,打尾巴的是鲢鱼……他还透露了晚上的“看”鱼家底:闻鱼腥味重不重;听到打水泡的哗哗声往往是白鲢鱼,而咕噜咕噜声是花鳙鱼,声音密集处则是大鱼群了。陈队长这身硬功夫的练就,离不开他了解库区每个区域的地形、风向、水流和鱼群活动规律。他说,侦察鱼情最好在拂晓前。

  如今,陈队长带出的徒儿已经很多,鱼情侦察的队伍也在不断扩大。千岛湖有机鱼得以游遍祖国各地,鱼情侦察员的双双神眼功不可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