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6版:新闻周刊·民间
3  
PDF 版
· 千岛湖 第一“神眼”
· 山村女人最后的守望
· 一群老人的十五年坚守
· 卡拉ok要唱一样的歌?
· 穿西装的荆轲,你能接受吗?
· 做儿子同学的老爸逻辑
· 就业率低,就要撤专业?
· 爱情仅是富人的专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做儿子同学的老爸逻辑
■本报记者 陈洪标
  新闻背景:7月21日,本报报道了金华一对父子在今年高考中,父亲施晨光以405分的成绩考上重点大学,已被南京航天航空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录取,而他的儿子也上了大学本科的录取分数线。这篇《父亲与儿子一起上大学》的消息见报后,引起了很多读者的兴趣,他们想了解当初这位年近五旬的父亲,为什么要和儿子一起去读高中?这两年来,他们是怎样处理同学与父子的关系的等等问题?7月24日,刚从北京看球赛回来的施晨光,在杭州接受记者的采访时,回答了读者的这些疑问。

  2004年7月底,49岁的施晨光给金华市金东区曹宅中学校长蒋光武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不仅希望学校能接纳转学过来的儿子,而且也接纳他。他还在信里附上了一些发表的文章,内容都是自己一直想读大学的梦想。

  施晨光自述:自从初中开始,儿子喜欢上了金庸武侠小说后,一直沉迷其中,我和妻子在办企业,又忙又累,根本没时间去照顾他,关心他。我们曾把儿子送到省内最好的一所贵族学校,希望能有所起色,后来发现不行。

  我吸取了在贵族学校的教训,觉得再好的老师也代替不了家长的角色,我也在反思中,发现儿子之所以变成这样,和自己距离越来越远,跟平时没有耐心缺乏教育方法有关,考虑再三,想无论如何也要抓住这最后两年时间,如果错过了,儿子上了大学之后,就再没有机会弥补了。

  另一个原因,我没读过高中,也没机会上大学,我想趁陪儿子的这个机会,把这个梦给圆了。我的想法得到了父母亲和妻子的支持。

  从报到注册的那一天起,施晨光和儿子吃住在学校,成了一名正式的旁听生,同时也成了一位新闻人物。从一家企业的老总到一个高中生,他是怎么做到的?

  施晨光自述:刚开始,确实有些不自然,感觉到有压力,经常有其他班的同学到窗口来看我这个大龄学生,过了一段时间就好了。不知是谁自从叫了我一声老爸后,大家都开始这么叫了,后来连校长、班主任也这样叫我,可能大家都觉得这个称呼既没有距离感,又刚好符合我的年龄。我儿子刚开始也不习惯,别人一问他话就会脸红。

  为了专心学习,我干脆把企业也交给了别人管理。白天,我关掉手机认真听课。晚上,我也和大家一起参加晚自修。每天除了不出早操,从不缺课。

  第一次英语测试,施晨光没敢交试卷,第二次得了20分,之后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施晨光就靠每天坚持背四五十个单词的刻苦和毅力,慢慢的成绩在学校美术重点班里进到了前三名。他成了班里进步最快的学生。与此同时,施晨光的儿子有什么变化呢?

  施晨光自述:儿子捧着小说的时间慢慢少了起来,但是那种抵触的情绪还在。我自己的学习上来了,可以在儿子面前抬起头了,可关键是怎样才能激发儿子,让他也能找到读书的乐趣。

  我开始想办法帮他讲解一些他不会的题目。有时我主动为儿子去讲解,儿子也不听。看儿子这样和自己故意保持距离,我心里也很难受。我看得出来,儿子其实也想和自己拉近距离,可就是迈不出那一步,看到儿子不知所措的样子,我才真正感受到了以前对儿子的伤害有多大了。碰到这样的情况,你说怎么办,我只能耐心地和他讲,一遍一遍,也不去计较他听不听。慢慢儿子开始主动向我问一些题目,在辅导中开始了交流。在对儿子一句句“有进步”、“有进步”的肯定和鼓励之后,儿子开始慢慢自信起来了。

  现在有很多父母都忙于做生意,没时间教育子女,为了让孩子成材,他们不是把孩子放到最好的学校,就是花钱把孩子寄托在老师家里,吃“小灶”,这种现象在经济发达的地方特别普遍。是不是只要有钱,只要找个好学校,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

  施晨光自述:我觉得小孩子要完全寄托给人家,哪怕选最好的学校,也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无论多忙,父母还是要亲自去关心孩子,因为再多的钱、再好的学校,还是无法代替父母这个重要的角色。有时候家长的态度很重要,对小孩子,特别要有耐心。有的家长总以为打骂才是伤害,其实有时一次指责,一声吼叫,一次瞪眼,一次不耐烦,就是那些看似很正常不过的小动作,也会在小孩的心里留下伤害。日后你想要让他再次敞开心扉,不知道要多花费多少心血。这一点是我最深的感受。我为了修复和儿子的关系,花了整整两年时间。在这24个月里,前20个月,儿子的情绪是和我抵触的,只有最后几个月,才真正明白我的用心,才肯听我的,接受我。

  在今年2月和3月,我们考完美术专业课回来后,就要准备文化课了。儿子原来一直以为自己通不过的,结果全省联考还是通过了。他很意外,这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在最后半个月,我单独给儿子在家里辅导,自己也不复习了,这让儿子很感动,这时他才感受到我是在为他好。我们父子的关系真正开始近乎起来。也就在那段时间里,看着台灯下低头看书的儿子,我感受到这个晚熟的儿子开始慢慢懂事了。

  7月中旬,我通过声讯台查询得知,儿子和我都上了艺术类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了,我最拿手的语文竟然还比儿子少了2分,这倒让我感到很意外,不过也特别高兴,因为可以看出儿子开始努力了,能超过我了,这比什么都好。儿子开始懂事了,这是我这次去读书的收获之一。

  现在离大学报到的日子还有一个多月,我这段时间还要到杭州来和儿子练习绘画。如果有机会,我还想继续考研究生。那时候,我希望儿子能真正找到读书的乐趣。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