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新闻周刊·调查
3  4  
PDF 版
· 你还有一辈子的朋友吗?
· 我打算结束 无休止的战争
· 朋友成了易耗品 隔个几年换一茬
· 虽然名片满天飞 10%的人没有知心朋友
· 浅层交往挑战传统交友概念 防人之心替代肝胆相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浅层交往挑战传统交友概念 防人之心替代肝胆相照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知心朋友的选择上,各个年龄段的人都偏向于传统。

  在回答“你最亲密的朋友最初与你是怎么认识”时,42%的被调查者表示是同学关系,22%的被调查对象表示是从小就在一起玩耍的邻居、玩伴,18%是同事关系,还有18%通过网络或者其他途径认识。不少被调查者认为,在孩童或者学生时代相识的朋友,在交往过程中没有太多的利益联系,从结成朋友的那天起,就是纯粹性格上的吸引或者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经过时间的沉淀以后往往就是一辈子的朋友。

  调查数据还表明,绝大多数人结交知心朋友最看重的品质依次为真诚可靠、性格投合和相同的兴趣爱好,极少人会在意朋友的能力是否突出,能否给自己带来好处。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都市人群交友的准则还是以人品为主,他们渴望拥有能够倾心交谈的挚友而不仅仅是工作上的联系人。

  种种数据表明,都市人在知心朋友的选择上,传统观念依旧占据上风,渴望拥有一份不含杂质的长久的友谊。但是,转型社会的种种变化给这种传统观念提出了挑战。

  部分被调查者认为,虽然像网络这样的各种交友平台越来越多,人们交友的渠道更广了,但是这些情形下交的朋友实际上一点不牢靠,在虚拟世界里还有人怀着不良企图,很多网友也是“见光死”,在现实当中根本就不可能成为知心朋友。

  也有被调查者认为,现代社会中,尽管人际交往的范围在扩大,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越来越频繁,但真正交心的却很少,职场中的人际交往大多目的明确,就是为了满足各自的即时需求。看似热闹的人际交往,在短暂的喧嚣过后随即化成泡沫。

  还有被调查者认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欺诈事件,人们现在警惕性特别高,除了打小熟悉的朋友,不敢随便相信别人,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感,总是摆出一副“防人之心不可无”的姿态,宁可陌生些,也不愿意轻易付出信任,自然就很难结交到知心朋友。

  知心朋友的可选范围越来越小,回归到打小熟悉的朋友身上。但是,如何维持和打小熟悉的朋友的友谊?社会流动性已经远远超过了人们的想象,社会分层的加剧也给这种友谊设置了障碍。调查数据表明,工作流动性变大、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感和交流时间变少是人们觉得知心朋友变少的重要原因,分别占了36.8%、26.3%和23.7%的比例。另外,社会风气浮躁、生活压力大分别占据了7.9%和5.3%的比例。

  最近,《美国社会学评论》一项调查报告说,美国人平均每人的密友人数为2人,低于1985年的人均4至5名密友。更有甚者,调查对象中几乎四分之一称自己一个亲密朋友也没有。

  在知心朋友越来越少的背后,一个以熟人关系为轴的传统社会正在逐步消失。美国法学家弗里德曼描述了我们所处的陌生人社会的景象,在公共场合我们更多地与陌生人相处,合作或者交易。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还来不及深入交流了解,就匆匆擦身而过,浅层交往成为商业社会的鲜明表征。劳动者的跨地域流动突出了社会的陌生化,那种乡里邻里的熟人社会渐渐离我们远去。

  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过渡并不是一件坏事。在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从人际信任走向了制度信任的过程中,一个民主法制的社会将逐渐成型。只是,希望社会的进步不会以知心朋友的减少流失为代价,友谊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幸福生活指数。正如一位受访者所说,真正一辈子的朋友是任何东西都代替不了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