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像郑九万那样为新农村建设尽力
· 做好统一战线工作 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 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 发扬光大党的光荣革命传统
· 牵手回“家”
· 台风中心登陆福建 防御不可松懈
· 平安海岛守护者
· 四五块钱吃顿称心快餐
· 要善于学典型
· 努力推动我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平安海岛守护者
——浙江公安边防总队罗家岙边防派出所纪事
本报记者 李晓鹏 通讯员 徐金春
  7月1日,省公安边防总队岱山边防大队举行了一场方言演讲比赛,罗家岙边防派出所来的两位选手获得了冠亚军。在这个派出所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都学会了一口流利的舟山话,把自己融入海岛百姓之中。

  罗家岙边防派出所位于舟山群岛的衢山岛东端,所辖周边海岛5个社区、15个行政村的2.3万人口。近日,记者来到这里,听到了渔民对派出所的交口称赞,看到了边防干警保一方平安的动人场景。

  工作包里“四件宝”

  7月21日一早,罗家岙派出所格外忙碌。眼下正值休渔季节,边防干警们趁着渔民回港,把二代身份证分送到户。士官张立镇小心地将两小包身份证放到工作包里,抓上一把糖,骑上自行车直奔凉峙社区。

  罗家岙派出所的干警们进社区,不喜欢开警车,自行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他们说:“骑自行车平易近人,群众喜欢;口袋里装点糖果,到渔民家里,给小孩吃颗糖,坐下来就像一家人了。”

  张立镇来到凉峙社区,和理发店老板、卖菜的阿姨热情地打招呼,像久违的朋友。可他担任这个社区的片警,只有一年时间。

  “秘诀”就在他随身携带的工作包里。派出所干警每次下社区,包里都带着四件“宝”:印泥,辖区地图,“民情日记”和“警民联系卡”。

  时间一长,每个片警都有好几本“民情日记”,上面记着老百姓“鸡毛蒜皮”的小事:蔡大爷家水缸没水了,沈大妈独自一人闷得慌,邱家和孙家吵起来了……

  “警民联系卡”上印有边防干警的大头照、报警电话、爱民服务热线、手机号码、个人简历等基本情况,贴在辖区内每一户群众家门口,平时还随身携带,发现哪家的联系卡被风吹掉了,就立即补上。

  在不久前的一次考核中,上级派来的考官拿着居民户口登记表,随机点了一个户主的名字,官兵们立马就报出这个人的体貌特征、家庭住址、从事职业、个人喜好等,令考官大为叹服。

  真情涌动罗家岙

  罗家岙边防派出所的官兵和岛上群众打成一片,靠的是用真情为民服务,感动了渔家。

  岛上多山,交通不便,边防派出所及时开通了爱民服务热线,改装“爱民服务流动车”。

  (下转第八版)

  (紧接第一版)群众遇到急事难事,24小时随叫随到。衢山镇渔耕碗村的张美青突患重病,到附近卫生室输液后不见好转,家人拨通了热线电话。几分钟后,派出所的官兵赶到,把张美青送往岱山县第二人民医院抢救。爱民服务热线开通以来,接到上千个求助电话,抢救危重病人413人次,抢险救灾241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对于家里未装电话的近2000名残疾人、孤寡老人,派出所官兵们将一块块长50厘米、宽30厘米的“黄手帕”发放到他们手中。遇到困难,只要把“黄手帕”挂出来就能及时得到帮助。“真情黄手帕”已在海岛飘扬7年,官兵共接到1456条“手帕信息”。今年3月21日上午,70多岁的於文永下床时,不小心摔倒划伤了腿,眼看着血流不断,他找到“黄手帕”,扔到院子里。恰好,干警周斌路过这里,奔向屋里发现老人的裤子已被鲜血浸湿。他迅速叫来车将老人送进医院,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老人脱离了危险。事后老人激动地说:“黄手帕救了我这条老命!”

  老百姓在干警的心里有多重,干警在老百姓的心里就有多重。现在,一有风吹草动,群众都在第一时间通知边防民警,成为编外治安员。2002年以来,辖区内没有发生一起群体性事件和恶性案件,刑事、治安案件平均每年下降10%。

  渔港走来守夜人

  “前方打鱼满船,回家偷个精光”。这是渔民当年抱怨海岛偷窃案件频发的顺口溜。罗家岙边防派出所开展了“为渔民守夜”活动,在渔船拢洋期间,每晚在港区巡逻。今年1月18日,民警守夜巡逻时发现“浙岱渔01235号”船舱门忘锁了,就帮助船老大锁上了门,还贴上了一张警示单。第二天,船老大找到所长沈利明表示感谢。原来,船舱保险柜里还放着20万元现金。

  “为渔民守夜”活动开展以来,派出所共张贴警示单2万多张,上警示锁975次,打警示电话1250余个,大大减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

  近年来,随着渔业作业方式的调整,渔民转产、渔业资源日益衰竭和渔场外移,外洋作业船只因渔事、海事纠纷引发的治安问题激增,严重影响了海上治安稳定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罗家岙边防派出所组建了一支由21名威信较高的船老大组成的“海上联防队”。

  48岁的船老大王维孟在渔民中威信很高,主动参加了“海上联防队”。今年5月30日,在外洋某海区,衢山岛的渔船与外地渔船因放网引起纠纷,遭到对方袭击。船老大和两个儿子急了,一边操起啤酒瓶准备“迎战”,一边向两海里外的王维孟呼叫,寻求支援。王维孟一听,立即说:“绝对不能动手。”他马上通过熟人找到这艘外地渔船的频率,用无线电台向他们喊话,避免了一场一触即发的海上冲突。

  “海上联防队”组建以来,已独立调解各种海上治安纠纷113起,协助派出所处理纠纷72起,参加抢险救灾65次,拖带故障船只49艘,抢救落水船员89名,挽回经济损失168万余元。渔民兄弟亲切地称之为“海上老娘舅”。

  海岛上的橄榄绿

  罗家岙边防派出所能够得到群众衷心拥护,是因为这个群体扎根海岛,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的奉献精神。

  三级士官李永明来自江苏淮安,毕业于南通纺织技术学校,入伍十年来,从内勤、炊事员、军械员再到片警,干了不少行当。由于常年住在岛上,远在江苏的妻子对他颇有怨言,甚至带着孩子准备到岛上来离婚。然而,当妻子看到丈夫这些年的成绩,眼睛湿润了。第二天,她说什么也要回去,走的时候说:“我不能留在这里影响他的工作,叫永明在部队好好干,家里有我照顾。”

  由于疲劳过度,李永明在一次走访困难户时晕倒在路上,被群众抬进了医院。在他住院期间,每天都有群众自发来看他。群众说:“介好的派出所干警到哪里找啊!你要好好养身体,辖区里的事我们帮你张罗着。”

  这几年,派出所分来几位大学生。刚到小岛时,有的人心理失衡,还哭起了鼻子。后来,看着身边的战友在深入社区中获得群众赞誉时,他们的信心被点燃了。片警周斌常年累月“泡”在社区,被群众称为“海岛马天民”;湖北籍的王东洲很快掌握了打防控和执法办案技能,成了远近闻名的“小专家”;甘肃籍的陈俊宇刚来岛上时,听渔家说话如听天书,没过几个月,就能用带有西北腔的舟山话和阿公阿婆拉家常了……

  平凡之中见神奇。罗家岙边防派出所连续四年被团中央、公安部命名为“青年文明号”,两次被公安边防部队树为“基层建设标兵单位”,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4次。他们用真心、热心、细心,谱写了新时代边防官兵的奉献之歌。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