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二百新疆姑娘海盐快乐上班
· 六部门发布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意见
· 提高外资购房门槛 意在打击炒房
· 大学毕业当“花农”
· 2006年记账式 (十一期)国债将发行
· 江西对高耗水行业 实行定额用水
· 高温“烤”热磐安避暑经济
· 广州车展拉开帷幕
· 三峡矿产“蛋糕”有待浙商下口
· 首个行业联合产销 合作社在苍南成立
· 一篇财经博客引发的“口水风暴”
· 台州公交“一卡通” 今启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6月以来,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的个人博客突然像这天气一样急剧升温,点击率到上周四已经超过110万人次,成为财经类博客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博”——
一篇财经博客引发的“口水风暴”
  一切起因于徐工收购事件。去年,中国机械装备界的巨头——徐工集团对外抛出绣球,为其下属全资子公司徐工机械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包括全球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国际战略投资者凯雷集团等在内的重量级企业等都来参与竞争,其中就有三一重工。去年底,徐工确定选择凯雷集团,按照协议,凯雷将购得徐工机械85%股份。而向文波的博客,又重新把徐工带回了“风暴中心”。

  “徐工”收购案引出网上论战

  向文波博客的成名是在 6月6日这天开始的。不过现在看来,在这篇名为《战略产业发展的主导权是国家主权》的文章中,向文波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向徐工叫板,凯雷收购徐工被作为其中一个“举例说明”的事件,仅仅占了数十字。它甚至没有引起网民的注意,在数十篇跟帖中,几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国家利益”、“以市场换技术”等问题上。

  但是仅仅一天之后,风云突变。

  6月8日下午17时28分58秒,向文波在博客上发表了一篇646个字的短文,题为《三亿美元,三一能否收购徐工?》,对徐工没有选择三一等国内投资者,而是低价卖给凯雷集团表示“愤慨”。他质疑“拥有强大品牌优势、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年收入170亿元的徐工竟然以20亿出让!”并表示“全盘接受凯雷方案,并加价30%也就是26亿人民币,三一能否收购徐工,三一这样做既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

  据统计,从6月6日到7月18日,向文波一共写了28篇与徐工并购案有关的博客文章。

  就在向文波对徐工发难的同时,“徐工员工”响云霄的博客也在新浪网开始了对向文波的舆论讨伐,《质疑三一现金实力,向文波拿什么收购徐工?》、《徐工集团强硬回应:即使不被批准,也不会与三一合作》、《徐工回应:向文波以虚假信息误导投资人》、《且看向文波如何泼脏水》等一系列博客文章,对向文波的博客文章进行了逐一批驳。

  两大焦点分出两大阵营

  这场激烈的“口水仗”也引来了专家的关注。概括来说,众人争论的焦点主要有两点:一是徐工不能被外资控股,二是徐工不能被贱卖。围绕这两个焦点,又大致分为观点对立的两大阵营。

  徐工能不能被外资控股?向文波认为,徐工作为战略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许多产品领域代表了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水平,因此不能由外资来控制。事实上,自去年以来,外资并购我国装备制造骨干企业的动向已引起有关专家警觉。两会期间,时任国家统计局局长的李德水称,要谨慎对待垄断性跨国并购,防止出现财富创造出来后,其所有权和支配权却不完全属于当地政府和人民的局面。同期,全国工商联提交了《关于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其中同样重点提及“跨国并购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建立国家经济安全体系”等几方面问题。

  对此,徐工集团副总经理王岩松表示,外资并购徐工,与国家经济安全无涉。同时企业也对外资并购有可能引发的行业损害做了全面防范。麦格里集团私募基金总裁谢岷则认为,政府在并购活动中扮演的角色更多应该是平衡并购活动中的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而不应该一味只看国有资产的控制权问题。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也指出,“经过这么多年的锤炼,中国企业的并购序幕刚刚拉开,我们中国企业一面要有国家的安全意识,但也不必过于敏感和过于政治化,只要履行了商业规则,这种并购行为是认可的。”

  向文波究竟是维护民族工业的英雄,还是希望炒作的“超女”?回到这次“口水风暴”的主角向文波,也是众说纷纭。

  截至上周四下午,在14000多网民参与的调查中,有近41%的人认为三一此举“为了炒作,趁机拉升二级市场股价”;而35%左右的网民认为三一此举是“为了自己,达到企业迅速扩张目的”;选择“为了国家,保证重点企业不被外资控制”的占22%左右。

  (据文汇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