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说“皮肤黑点是漂亮”,中国老师有时候会撇撇嘴,觉得只有老外才这么想。
城南小学里的夏令营,中午时间安排的是游泳。老师心里觉得有点奇怪,这些孩子们从来没有午休的习惯,大热天中午游完泳,居然还有人去操场上躺着晒太阳。
他们有着很多跟中国孩子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上书法课的时候,老师在上面写字,身后会传出这样的声音,“老师,这个字如果反过来写会什么样子?”薛纪散有点蒙了,这个问题她可是从来没有想到过。
薛纪散是这个班的班主任,她还在温州师范学院学习音乐。班上的音乐课就是她教的,起先她还把他们都当成孩子一样来教,后来营员们提抗议了,“我们不要听儿童歌曲”。他们提出来,喜欢听中国的流行歌曲,比方说《两只蝴蝶》或是《老鼠爱大米》。而且孩子们还喜欢民歌,薛纪散给他们放“茉莉花”,他们都会高兴地跟着哼。
根据夏令营里的规定,薛纪散要24小时跟小营员们在一起。她很喜欢看这些孩子们晚上一起玩的样子。“那是最融洽的聚会,”薛纪散看到他们围成一圈,玩着一种中国老师们都看不懂的扑克游戏,期间笑声不断。薛纪散觉得,他们显得“要比同年龄的国内的孩子开朗,有自己的思想而且愿意表达”。
陈松丹的法文名字叫“Sandra”。一个类似中文的发音,一个完全法文的形态。她看起来完全是一个妙龄少女,举止穿着很多模仿她的法国同学。黑色的直发已经被染黄了,眼睑上还抹了一层淡蓝色的眼影,外加一对硕大的银质耳环。在一群十一二岁的孩子里面,显得成熟和时髦。在陈松丹的心目里,美就是这样张扬出来的。她觉得自己已经够大了,可以保持思想和品味的独立。
近年来 “寻根之旅”的路线设计,也越来越注重青少年之间文化的沟通,使这些长年生活在海外的孩子能有机会了解到中国的社会生活,也让他们跟国内的同龄人进行交流。今年有关方面组织的“做一天温州小市民”活动,就是在全市范围内选定30个志愿学生,让这些华裔青少年到他们家里做客,体验温州的家庭生活和各种风俗习惯。主办方也希望,“温州的孩子能借此了解世界、增长见识”。
日前回到温州的一些国外侨团组织的负责人说,在海外,新生代日益成为华人华侨社会的主流。他们的文化层次高、参政意识强、思维理念新、经营思路宽,更容易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但是,从另外一面来说,这些在海外出生的华裔新生代,对祖籍地比较陌生,感情比较淡薄。他们发现,与祖国文化的疏离感,会让有些孩子起初感到不适。但是适应的过程是出乎意料的,很快,孩子们就天然地与这里的文化融合在一起。“毕竟,他们的‘根’在这里”。
这些已经习惯于餐餐喝可乐和嚼炸薯条的孩子,同样特别喜欢中国的油条、饺子和臭豆腐。“寻根之旅”的组织者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段时间,沟通这些孩子与中国的情感联系。“同时,也尊重他们身上的异国文化的因子。”
7月11日,小营员陈若晨在夏令营里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那天,她正好满15岁。这是她随家人到意大利定居之后,在家乡过的第一个生日。中午,营地的饭桌上多了一个漂亮的蛋糕。吹完了生日蜡烛后,带队的老师在若晨的耳朵上轻轻地拽了15下。据说,这是意大利风俗,能给寿星带来好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