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婺城新区与金华市区融为一体
· 弘扬法治文化 建设“法治浙江”
· 双休日,机关干部不休息
· “格美”预计明起影响我省
· 生活污水变清了
· 回收木托架 少用万亩林
· 一切为民者 则民向往之
· 让老百姓生活过得更好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习郑九万精神激起富裕村带头人强烈共鸣
让老百姓生活过得更好
  本报综合消息 郑九万身处艰苦的环境,仍矢志为村民做好事办实事的感人事迹,在我省农村基层干部中激起强烈共鸣,并引起他们深深的思索。近日,本报记者分别走访了部分富裕村带头人,他们表示,富裕村不能固步自封,学习郑九万,就是要学习他始终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经常倾听百姓呼声,不断增强谋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心,更快更好地建设新农村。

  “对照郑九万同志,我深刻体会到,在成绩面前不能骄傲自满,更要时刻想着如何为村民服务,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杭州萧山区衙前镇凤凰村党委书记胡岳法说。这些年,凤凰村加快村庄现代化建设,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2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560元,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文明村”和“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

  胡岳法说,一个村好比一个大家庭,工作是否安排得当,各种关系能否理顺,当家人责任重大。村干部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才能赢得群众的心,不辜负群众的重托。

  余姚小路下村当年与郑九万所在的后九■村一样,是个贫穷落后的小村,经过全村干部群众20多年的不懈努力,成为今天的“全国文明村”、“浙江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和“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去年,小路下村实现社会总产值19.5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13478元,村集体可支配收入601万元。

  郑九万精神给小路下村党委书记崔登来最强烈的震撼就是“现在我们虽然富起来了,但艰苦奋斗的好传统绝不能丢”。看完有关郑九万的报道,崔登来说:“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更需要发扬郑九万奋力赶超、艰苦奋斗的精神。”目前,小路下村正按照省委提出的“腾笼换鸟”战略,向高新技术产业挺进,先后引进了超能电子辐照项目、登天氟材项目等新项目。(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我们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像郑九万同志一样,心里始终都装着群众,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桐乡市河山镇庙头村党支书陆锦良说,庙头村辉煌过,上世纪80年代就有10多家村办企业;庙头也失败过,上世纪90年代村办企业大多破产,村级经济负债累累。此后,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才使庙头村一步步走出困境,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4000元。

  陆锦良说:“郑九万精神和我们村‘两起一落’的经历,都给我们村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只有干群一条心,才能把村庄建设好,让村民富起来。”村里富裕了,但村干部没有忘记过去艰苦奋斗的日子。村办公楼造了已有20多年,显得有些破旧,但大家说,要把重建大楼的钱投入到村建设中去。村里花70万元建了总面积4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有农民文化健身楼、休闲广场、露天电影院等,村民天天可以参与文化活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