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美国总统布什会见郭伯雄
· 从普通居民需求出发优化住房供应结构
· 我们的生活悄悄在变
· 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 一年前,子弟兵洪流中转移临产孕妇 一年后,父母携宝宝赴军营登门谢恩
· 王力同志逝世
· 越是“穷村”,越要学习郑九万
· 加快推进重点工程建设
· 带50元到外地求职
· 困境之中见精神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温州经济欠发达村的几位村支书用思想和行动传递出强烈的信息——
越是“穷村”,越要学习郑九万
  本报温州7月20日电 (记者 王纲 方海)“为民好书记”郑九万的感人事迹打动了社会各界。最近两天,记者走近温州一批“穷村”的村支书,他们或扎根在大山、或奋斗在海岛,但他们有着共同的心声:越是“穷村”,越需要学习郑九万精神。

  郑九万如一面镜子,让“穷村”的书记们“比”出了差距、鼓足了干劲。采访中,好多村支书告诉记者:如今当“村官”难,当穷村的“村官”更难。集体经济弱,村里的大事动不起来;百姓口袋瘪,村里的小事也成了大事难事。但他们认为:“再难还得干呀,总要对得起村民的信任!”永嘉县西岙乡泥坑村党支书董天清的话很有代表性:“越是穷村,越要有郑九万的那股劲。郑九万像一面镜子,与他比一比,我们就不用再喊苦与累了。”泥坑村离后九■村并不远,自然条件也极为相似,以前没通水泥路,一下雨,村子就成了“泥坑”。为了修路,董天清把自己的房产证拿到信用社抵押贷款。看着村里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老百姓种的水果运出去卖了好价钱,他乐了。“可与郑九万相比,我的付出根本算不了什么。”现在,董天清正忙着扩大泥坑村健绿果蔬禽畜合作社的服务功能,办起农村科技电教室,用网络把农产品种植技术与市场信息传授给村民。

  郑九万如一把尺子,让“穷村”的书记们“量”出了自己的长短,坚定了为百姓谋事的决心。采访中,常听到村支书们这样一种设问:“如果我倒下了,到底会有多少村民来救我?”平阳县闹村乡季山村地处革命老区,村支书季庆奏说:“别说像郑九万那样几十年扑心扑肝为村民做事,就是做一件小事,老百姓也会记你一阵子。”(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去年台风来袭时,他忙着转移危房内的住户,结果自家养的100只鸡,被洪水冲走了70多只。事后虽然心疼,可村里的百姓平安无事,还逢人夸自己,心里就特别踏实。同在平阳的南雁镇堂基村是个少数民族村,生态环境好,但三年前村集体没有一分钱。村支书陈友日上任后,依托生态优势办起婚纱摄影基地,仅向每对新人收取10元保洁费一项,就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现在他全身心扑在“农家乐”项目开发上,自家三世同堂住在木结构老屋里。他告诉记者:“想想郑九万,我的日子挺不错了。为大伙谋点事,村民收入上去了,我蛮乐意。”

  郑九万如一根杠杆,撬动了“穷村”的书记们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建设新农村的那股子热情。“看了郑九万的事迹,自然条件差就不是什么理由了,促使我下狠心再为村里做几件大事。”苍南县莒溪镇天井村支书黄加进如是说。为了上一条通镇公路,他曾借了1万元带头捐款。通路之后,他正谋划着建设反季节蔬菜基地。泰顺县彭溪镇官坑村支书李忠霞只有26岁,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出工出钱,改造村自来水管道、通上了电信光缆。在村民们眼里,她从一个小丫头变成了村民致富好帮手。海岛洞头的北岙镇大王殿村的林振平当了11年的村委会主任和村支书,带领村民不断更新渔业装备与技术,把村民收入从几年前的2100元提高到如今的5200元。他说:“不管是在山里还是在海岛,让老百姓腰包鼓起来,是‘穷村’书记的天职。郑九万的那种精神,就是所有村支书克服困难、带领群众致富、建设新农村的力量之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