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周末特刊
3  4  
PDF 版
· 《再说长江》:见证中国的巨变
· 《再说长江》: 长江将永远镌刻 在人民心中
· 《再说长江》:神秘而壮美的长江源头
· 《再说长江》:长江沿岸换了人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再说长江》:长江沿岸换了人间
  《再说长江》是对20年前《话说长江》的一个继承和延续。20年前拍摄的《话说长江》是以历史、人文、风光为主,被誉为爱国主义的电视教科书,评价甚高。为什么20年后还要再拍长江呢?李近朱解释说,因为这20年对中国社会来说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是改革开放的20年,而一条长江滋润了半个中国,所以这部《再说长江》的主题,就是通过长江的变化看中国的巨变,通过长江让世界认识中国。总而言之,要力争突出一个“变”字。

  古希腊的一位著名哲学家曾经说过,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因为万事万物都处在不停的运动和变化当中。20年,对于一条已经在地球上奔腾了亿万年的大江来说,只是白驹过隙的短暂瞬间,但对于长江两岸的人民和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而言,20年则是经过了一番翻天覆地、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

  从创作手段上看,《再说长江》以饱满的激情,立体地、多维地、全景式地展现长江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的壮丽景象,力求表现和开拓出长江的多个“第一”。即,第一次利用多种飞行器实行大制作;第一次与中国科学院对长江源头进行联合科考;第一次以长江为总线索,反映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第一次从自然和文化的角度,诠释长江流域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价值;第一次从发现的视角,去探究长江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何以失传;第一次借鉴历史地理学、文化遗产学、地理气候学等前沿学科最新学术成果,来重新认识长江。

  “与当年的《话说长江》相比,《再说长江》有4个巨大的变化。”李近朱不无感慨地说。“最显著的就是长江变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经济与长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青藏铁路、三峡工程、浦东开发、重庆改为直辖市以及正在进行的另一项大工程——南水北调等等,这些对中国人来说极其重要的变化都与长江息息相关。其次是电视变了。李近朱说:“电视制作水平的进步只是一个方面,《再说长江》中最大的转变是创作观念的变化。”如果说《话说长江》在改革开放初期,向刚刚放开眼界的人们展示了长江雄浑壮丽的自然奇景的话,那么《再说长江》则是用一个个普通人的故事来展示时代的变化和发展。以人为主体,以故事为核心,以纪实为灵魂。“第三个变化是观众变了。”20年前的观众处于改革开放初期,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还不太多,而如今的观众眼界更加宽阔了,每天接触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与当初《话说长江》散文诗式的风格相比,《再说长江》丰富扎实、讲求科学的信息会对观众形成更大的吸引力。“第四个变化是创作队伍的变化。《再说长江》的创作者们,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他们中既有我这样跨越了《话说长江》与《再说长江》的老电视工作者,也有青春勃发,以全新的视角看待长江的年轻人,不同观念的积累碰撞,反而会产生出一种全新的效果。长江在这两部片子中,被赋予了不同时代、不同侧面、不同风格的内涵和魅力。”

  如果要寻找《再说长江》与《话说长江》最大的区别,那当属是一个“人”字。在片中,有许许多多普通百姓的故事,这其中有三峡移民在异乡开创新的人生,有在当初生活窘迫,而如今却拥有两辆轿车、3部手机的普通市民家庭。他们的生活在这20年间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这正是长江乃至全中国在这段岁月里繁荣昌盛、高歌猛进的缩影。

  与以往很多大型节目不同,在此次《再说长江》摄制组里,汇集了中国电视传媒的精锐力量,一些长江沿岸省市电视台中优秀的纪录片编导都参与其中。在整个摄制过程中,他们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热情。

  三峡移民、浦东发展、长江巨变,这些宽广厚重的话题以何种方式展现在电视屏幕上,是《再说长江》遇到的一大挑战。最终,李近朱和其他主创人员决定,要用一个又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来展现这个大时代的变迁。

  当年崇明岛上的挤奶工人现在做起了生产管理工作;当年南京街头推着儿子的女军人现在当上了医生;当年在重庆长江大桥上晨跑的11岁男孩现在正在绘制重庆的地图,他说地图几乎每天都在变。长江的变化、时代的发展,就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与细节中得到了完美的展现。

  寻找当初在《话说长江》中出现的人物,也是《再说长江》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内容。当年《话说长江》中曾出现过一个四川的说书艺人,那时拍摄用的还是胶片,音乐编辑李近朱要认真地把现场的声音和画面上的口型同步录好,对这位说书艺人当时的每一句话他都记忆犹新。在《再说长江》的拍摄过程中,剧组像大海捞针一样地去寻找这位老艺人,经过多次周折四处打听,最后终于在四川乐山找到了他。此时他已满头白发,进入了耄耋之年。当初他在《话说长江》里出现后,一下子就成了当地的名人,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如今他虽然已经八十高龄,但仍有一份工作,生活得无忧无虑。当老人得知《再说长江》对他执著的寻找后,不禁泪流满面。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