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4版:旅行
3  4  
PDF 版
· 驶向东方的航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7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驶向东方的航程
■邓 武 刘志峰
  哥德堡号上也是一日三餐,按时在甲板下放置大炮的一层船舱开饭,大家习惯性地将这里称为“炮舱”。

  2005年10月2日,哥德堡号帆船离开瑞典哥德堡港,驶进广阔的海域。

  启航的第二天,船舱出现了别样的景象:70多名船员有20多人发生了呕吐,其中也包括我们中国记者。晕船是哥德堡号的志愿者们必须克服的第一大难关,甲板上躺着的几乎都是被晕船放倒的人。

  史料记载着一个发生在老哥德堡号上的真实故事:有一回船航行在大洋上,天气很好的样子,许多船员在擦甲板。忽然船上的大厨从底舱爬上甲板,对甲板上的人们视而不见,径直翻过扶栏就跳进了大海,这个没有丝毫预兆的行动让甲板上的所有船员目瞪口呆,过了好一阵才缓过神来组织救援。这就是著名的哥德堡号厨师蹈海事件。

  既然所有船员都经历着船上的艰苦和无奈,为什么单单厨师会蹈海?也许他已经经受了船员们对饭菜太多的抱怨,而自己又无力回天,以至于最后想不开去跳海。

  能不能解决好吃饭问题,决定着一条船的续航能力。对比起十八、十九世纪的欧洲航海者,十五世纪中国的郑和船队在饮食方面要比他们的欧洲同行优越得多,因为他们在船上常年携带着两样法宝:一样是茶叶,一样是中国黄豆。茶叶是一种健康食品,它含多种氨基酸,还能不断清除体内的毒素。黄豆更是一种了不起的东西,它们非常易于贮存和携带,因此成为中国船队必不可少的食品。在航行中,黄豆可以被做成豆腐,也可以被炼成豆油,从而极大地满足了船员所需的营养;黄豆还可以用来生豆芽,而新鲜豆芽可以代替蔬菜;由黄豆酿造的酱油味道也很不错,这样船上的调味品也有了。最近英国学者加文·孟提斯在他的《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大大地赞扬了黄豆对中国人远航作出的贡献。

  回顾几个世纪前航海者的艰苦生活,对今天的我们来说,不啻是一种忆苦思甜教育,虽然此时我们吃不上中国的豆腐和豆芽,但比起老哥德堡号上的水手来说,生活已经是天壤之别了。

  和一般中国人的习惯一样,哥德堡号上也是一日三餐,按时在甲板下放置大炮的一层船舱开饭,大家习惯性地将这里称为“炮舱”。

  船上提供的是正宗的瑞典饭,船员们都对饭菜的质量表示基本满意。但可能是由于瑞典本国地处北欧的缘故,瑞典菜普遍有些微辣,而且大都放了很多中国用来烤羊肉串的孜然。因此,最初吃起来,我们经常会涕泪横流。

  大概是在晕船期间人们大都愿意多吃水果蔬菜而不是肉类的缘故,对于那些比较长的航程段,船上的水果和蔬菜都会提前断顿了,一日三餐都没有了绿色的东西,我们的嘴里都长起了水泡。怎么办?没有任何办法,只好忍受着。从南非伊丽莎白港到澳大利亚弗里曼特尔共七周的航程,水果和蔬菜在第三周就没有了,于是大家忍了三周,直到我们提前一周到达澳大利亚西海岸,才请当地的船只为我们运来水果,相信那一天第一口吃到水果的感觉是难忘的。

  为了了解哥德堡号上的餐饮内幕,我征得了水手长的同意,也去帮厨一天。

  从“炮舱”的前端沿扶梯走下去,下面的两层就是互通的厨房,其中,上面一层是操作间,下面的一层主要作贮藏室用。整个厨房非常干净,一切设施全部是不锈钢的,看上去一尘不染。

  大厨麦纳斯·古斯塔夫交给我的第一项任务是刮土豆皮,他说,今天我们要吃20公斤土豆。其实刮土豆皮并不是那么可怕,因为船上有专门刮土豆皮的机器。20公斤土豆用了不到20分钟就自动刮完洗好了。

  拥有将近80名乘员的哥德堡号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生产和生活垃圾,而处理这些垃圾是船上的一项重要工作。国际海事协会和瑞典海事协会对如何处理各类垃圾做出了严格而细致的规定,渐渐地我们通过观察发现,哥德堡号堪称执行这些规定的模范。

  每天我们可以看得到的大量垃圾是剩饭和做饭时产生的废料。有关的国际海事公约规定,剩饭属于可以直接倒进大海的废物,于是船上在盛剩饭的桶里都衬上一个大大的牛皮纸袋,饭后打扫卫生的船员把纸袋一拎就可以往大海里扔了。当然还有的时候许多船员对饭菜闻一闻转身便走,结果就有大量的饭菜剩在不锈钢的大餐盒里或是汤桶里,这样的话大餐盒里的饭菜会由船员直接端到船舷边向海里倒。哥德堡号在右舷安放了一条天蓝色的两边开口的长袋子,倒垃圾时从上面的开口倒进去,垃圾就会直接从下面的开口落在海面上而不会天女散花。

  由于哥德堡号携带了大量的罐头和袋装食品,每天也会产生成堆的空铁筒和塑料袋。对于铁和纸张,国际公约规定同样可以丢入大海,但塑料的处理就复杂多了,因为向大海里扔垃圾是非法的。从瑞典到南非的一段,哥德堡号的厨房总是在航程中分类收集塑料垃圾,直到抵达一个港口后再交由岸上处理。 

  其实,哥德堡号产生最多的垃圾是生活废水和粪便,国际上约定俗成地把前者包括淋浴、洗漱、洗衣产生的废水叫做“灰水”(grey water),后者则叫作“黑水”(black water)。

  国际海事协会规定,灰水和黑水都可以倾入大洋中,但黑水不能倾倒在离陆地12海里之内的近海,因此船停在码头上时,黑水必须要由岸上的车辆运走。

  哥德堡号上共有12个卫生间,它们虽然狭小但都非常整洁。这里的便池设计结构大致和飞机上的卫生间相同,每当方便完毕一按池边的不锈钢大按钮,只听轰然一声,便池下的抽气泵就把污物全部吸下去了,继而再自动蓄上一定量的清水,因此这是一种非常节水的办法。

  汉斯·埃瑞克·伊曼努森先生目前是哥德堡号上的总工程师,按中国航海界的习惯该称他为轮机长。应我们要求,他带我们去底舱参观了船上处理灰水和黑水的设施。

  哥德堡号的底舱布满了一个个大罐子和密集的金属管,其中最大的罐子就是装黑水的,而装灰水的是两个相对小一些的罐子;舱顶的金属管则分别写着油管、清水管、灰水管和黑水管。以黑水的处理为例,卫生间的黑水被抽气泵吸走后,由一个特殊的装置将黑水中的固态部分打碎,然后它们就可以流经黑水管储存在黑水罐里了。黑水罐的罐壁上有一排小指示灯随时显示罐里的容量,当水线接近罐顶时,黑水罐会自动报警,警报会在船上的总控制室和总工的卧室同时响起。一般来说,不必等黑水罐报警,船上的工程师四天就要清空一次黑水罐。我们拍摄时尽管还没到四天的期限,但为了让我们看个明白,总工汉斯当场为我们演示了一下清空黑水罐的操作过程。汉斯解释说,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各卫生间通向黑水罐的进水阀门关闭,否则清空时黑水会从各卫生间溢出来,他的罪过就大了。只见汉斯旋紧了进水阀门,接着打开了出水阀门,然后按动了黑水罐上的清空按钮,只听得一阵马达声响起,汉斯解释说,此时黑水正从水线下流入大海。不到一分钟,黑水罐上的低水线灯亮了,马达自动停止了工作,于是汉斯将两个阀门复位,清空完成。

  汉斯介绍说,比起一艘现代化的集装箱远洋轮或是一艘豪华游轮,哥德堡号的自动化系统毫不逊色,只不过底舱的罐子小一点,管子细一点罢了,这就是为什么“复制”这艘三百年前的木帆船竟花了3000万美元。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