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杨梅“别样红”
“红”透半边天的杨梅虽已落市,可是创历史新高的杨梅价格却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2004年杨梅平均每公斤5元,2005年每公斤10元,今年杨梅价格更是创了历史新高。据了解,今年慈溪市在杨梅种植面积相对稳定的情况下,销售额比去年增加了2000万元。
政府喜上眉梢,农民盆满钵满,是什么让杨梅交了好运?
上网卖、搞旅游、销国外……浙江杨梅的销路在不断打开。交通和冷藏技术的进步,使原本不易保存的杨梅销售半径扩大了很多,有的甚至销到了国外。难怪有梅农自信地说:“我们现在不怕卖不掉,就怕来不及采。”
杨梅红了,各地频频以杨梅为主题举办各种节事,吸引了各地游客,杨梅游迅速火了起来。有人算了一笔账:“余姚杨梅节期间游客超过20万人,如果每人消费一筐杨梅(5公斤),光是这一块的销量就已十分可观了。”
仙居、慈溪等地的梅农还纷纷在网上摆“摊”,“网上杨梅市场”十分兴旺。仙居有20多家农业合作社参加网上销售,“仙居杨梅直销网”今年光是精品杨梅的成交量就超过2.5万公斤,其中东魁杨梅还卖出了每公斤46元到50元的好价钱。
技术新了,梅农底气足了
成熟期短而且不易保藏,这是杨梅致命的弱点,但是,技术上的改良却让杨梅种植户有了“底气”。
仙居杨梅施行从低山、矮山到高山、远山的梯度栽培技术,有效地把杨梅的成熟期错开,远山、高山成了杨梅“天然的保鲜库”,使杨梅成熟期可长达50天,一改往日杨梅集中在半个月内蜂拥上市的局面。当别的地方杨梅早已“销声匿迹”时,仙居杨梅仍然“笑傲”市场,所谓物以稀为贵,此时杨梅当然能够卖个好价钱。
杨梅果柄生长得并不牢固,采摘杨梅时用力稍猛就会使很多杨梅掉地上,一些原本可以鲜销的杨梅,就只得以低价送到加工厂。如果杨梅成熟期内遭遇较大的风雨,那么大部分杨梅都会掉地上,这是杨梅的一个“硬伤”。为此,慈溪、余姚等地的科研人员开展了果柄长牢技术和树体矮化技术的研究,发现这个“硬伤”完全可以通过科学的栽培和加强管理来治愈。今年,许多采用了新技术的杨梅树果实鲜销率大大提高。
此外,疏花疏果保证杨梅品质;无公害栽培模式确保了纯天然的营养价值;推广西山白杨梅等稀有精品;对老化的树种进行更新……浙产杨梅的品质在不断提高,更以口感好、营养价值高而享誉国内外市场。有了品质作保障,价格当然叫得更“响”了。
加工深了,后顾之忧少了
高档杨梅鲜销不用愁,中低档杨梅同样卖得顺畅,被省内外许多加工企业抢购,收购价也逐年上涨,梅农还有了保护价。
慈溪一位姓朱的农户家里种了40多株杨梅树,但他办了家庭企业之后无心管理,即便这样,今年杨梅成熟期间每天也可以采到100公斤左右的中低档杨梅,以每公斤3到4元的价格卖给加工厂。慈溪市农业局林特技术推广中心柴春燕说:“种植杨梅投入很少,很多时候深加工收购的杨梅产值就可以让梅农收回成本,这让梅农没有了后顾之忧。”据了解,慈溪每年有近3000吨中低档杨梅运到广东、福建去加工,厂方以每公斤1到5元的价格收购。
作为浙江产梅“大户”的仙居,每年有1万多吨杨梅投入深加工,以往这1万吨的杨梅最多是按每公斤0.2元价格处理的,但近几年来,加工收购杨梅的价格也显著提高,2005年的收购价是平均每公斤2元,2006年则升到了2.4元每公斤,梅农光这一项的收入就有1200万元。另外,“神仙居”酒业等杨梅深加工企业还实行了保护价,保证会给农户一个比市场价约高出5%的保护价收购中低档杨梅,也让梅农吃了颗“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