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十九套农居房变成了“商品房”!
· 地下“原始股”买不得
· 冰房促销——暑天商家出奇招
· 新饮用水 国家标准将颁布
· 永康热销“小字辈”家电
· 南汽英国长桥 罗孚车厂明年投产
· 高山西瓜节
· 上海周边崛起“养老房产带”
· 激光技术“激活”印染业
· 南美白对虾 温棚里“安家”
· 北仑一高新刀具临出世前“难产”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海周边崛起“养老房产带”
嘉兴、湖州已有大规模主攻上海市场的“养老楼盘”
  从上海市区向西60公里,57岁的荣源发现了一片新天地。“六七十平方米的小户型,十几万的总价,上海哪儿找?”他指着吴江“月亮湾”楼盘的宣传册问。

  在上海周边众多养老型房产中,“月亮湾”只是其中一个。近两三年来,太仓、昆山、吴江、南浔、嘉兴……几乎可以说,但凡和上海交界的城市,都出现了主攻上海市场的养老楼盘。从地图上看,这些楼盘连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环绕上海的“养老房产带”。

  眼下,许多上海老人正奔着它们而去。

  “养老房产带”快速延伸

  “养老房产带”的出现,也就两三年时间的事,而其规模之大,出乎不少人的意料。

  按照建筑面积计算,规模最大的当属上海绿地集团在昆山花桥镇建造的“绿地21城孝贤坊”,达26万平方米;嘉兴江南太阳城紧随其后,达21万平方米。此外,吴江的明丰花园达11万平方米,月亮湾达17.6万平方米;苏州的星城铭座达6.2万平方米,太湖·帕提欧达7.2万平方米;湖州南浔的“老年城”为3万平方米……

  “环绕上海的‘养老房产带’不是谁的创意,是市场发展的结果。”吴江明乐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陆叔明说。上海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眼下,上海中心城区房价高居不下,而大批老人需要合适的养老居所——这正是周边城市看准的市场机遇。巨大的市场,引得周边城市纷纷上马养老房产。

  “便宜+便捷”的优势

  规模巨大的“养老房产带”,正在受到像老荣这样的上海市民的追捧。

  “你很难不选择它们。”老荣仔细算过一笔账。他和太太还有两三年就退休了,想买一处养老房,而把市区的房子让给孩子作婚房。但是,即便是上海郊区的房子,动辄也要五六千元每平方米,而且难觅小房型。可是只要一出上海地界,就有每平方米两三千元的小户型房子。“一套50多平方米的小户型住宅售价不足20万元,”老荣说,“一下子全家都轻松了。”

  便捷的交通,是周边养老房产的又一优势。最近,嘉兴到上海的城际列车开通,加上磁悬浮的计划,使得江南太阳城市场前景更为看好。近几年,随着长三角交通的发展,上海和周边地区的“同城效应”愈加凸现,这大大拓展了上海人购房时的区域视野。

  养老房产在建造之时,都特别注意养老的配套设置,超市、医院、商铺包括房型、救护功能等都尽早纳入总体规划。如果还要找一个搬迁的理由,那就是良好生态环境。老荣说,年轻时候拼命要返城做上海人,现在则都要下乡做“乡下人”了!

  “同城效应”的红利

  上海老人正成为周边地区争相吸引的对象。很明显,这是因为养老房产将带来一个庞大的消费群。

  “银发市场本身就很大,”吴江市芦墟城建房产开发有限公司经理周利平说,“而一到周末,这个市场就会成倍扩大,因为子女都来看父母,形成了一个家庭消费的市场。”消费群的存在会吸引投资商加入,可能会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周边地区来说,这是‘同城效应’的红利。”一位专家说。

  更为有趣的现象是,随着上海老人的“下乡”,“上海人”的定义正变得模糊,城市、区域的“疆界”概念逐步淡化,谁是上海人,谁又不是,将很难界定清楚。“上海老人住到周边城市,是长三角一体化最生动的注脚。”一位区域经济学家说。

  (据解放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