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4版:国际新闻
3  4  
PDF 版
· 从富国决策走向大国合作
· 美国为何不出手
· 胡锦涛参观“波罗的海明珠”项目
· 中东危机三方意欲何为
· 印尼地震引发海啸
· 相关新闻
· 胡锦涛重点阐述能源安全问题
· 胡锦涛同普京会晤
· 深化中俄印三方战略合作
· 郭伯雄抵达洛杉矶开始美国之行
· 胡锦涛分晤法意两国领导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东危机三方意欲何为
  哈马斯和真主党为什么选择此时劫持以色列士兵?以色列为什么不惜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让坦克开进加沙地带,大规模轰炸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和真主党总部?这当事三方各打的什么算盘?

  哈马斯:挽救支持率

  如果向哈马斯或真主党提出“为什么要袭击以色列目标”这样的问题,提问者也许会得到一句反问作为回答:“这需要理由吗?”哈马斯和真主党想的并不是通过某一次行动达到某种效果。他们希望假以时日——可能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令以色列灰飞烟灭。

  当然,在这一终极目标之外,哈马斯和真主党当然也有现实的考虑。

  以色列在过去几年里抓捕了大批所谓有恐怖主义嫌疑的巴勒斯坦人,目前,以色列监狱里塞进了9000多名巴勒斯坦人。靠这一手段,以色列获得了一段平静期。

  对于哈马斯来说,劫持以色列士兵用于交换被囚禁巴勒斯坦人是一个可行计划,更重要的是,如果成功,这将大大提升哈马斯的信任度。

  从历史上看,以色列愿意用大批被囚巴勒斯坦人换取被俘的以色列人,哪怕只是他们的尸体。2004年,以色列用429名巴勒斯坦人换取了一名以色列商人的自由和3名以色列士兵的遗体。

  如果哈马斯利用他们劫持的以色列士兵吉拉德·沙利特成功交换出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那么哈马斯将成为巴勒斯坦人的英雄。这样的荣耀正为当前的哈马斯所急需。

  真主党:减轻压力

  黎巴嫩真主党选择巴以对峙期间对以色列巡逻车队下手也并非偶然。

  真主党与哈马斯拥有同样的终极目标,即消灭以色列,因此真主党对哈马斯持同情立场。此外,这两个组织都与叙利亚有密切联系,哈马斯的重要领导人哈立德·迈沙阿勒居住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而黎巴嫩多年来一直受叙利亚的影响。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报道说,尽管真主党总书记哈桑·纳斯鲁拉表示,真主党对以色列的袭击与加沙发生的事件无关,但这次袭击看上去像是以色列在加沙的行动产生的连锁反应,而且迫使以色列两线作战,明显是在为哈马斯减轻压力。

  真主党劫持2名以色列士兵,并提出了与哈马斯下属武装同样的条件,即用以色列士兵交换被关押的巴勒斯坦人。如果以色列同意交换,那么真主党将因此在阿拉伯世界以及黎巴嫩的巴勒斯坦难民营中拥有令人羡慕的荣耀。

  除袭击、劫持以色列士兵,真主党还向以色列北部城镇发射大量火箭弹。此举更多出于国内政治的考虑。

  1990年黎巴嫩内战结束后,黎各派别根据政府的决定,解除了各自的武装,但真主党以抗击以色列为由,没有解散武装组织及上缴武器。1992年起,真主党开始参加黎巴嫩议会选举,并成为黎巴嫩最大的反对党。但加入政治进程后,真主党依然没有解除武装。

  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将战火引入以色列境内,真主党再次向黎巴嫩政府显示了自己的军事实力,也希望黎巴嫩政府知难而退,不再对解除武装一事施压。与真主党游击队比起来,黎巴嫩政府军的战斗力不值一提。

  以色列:修改游戏规则

  本国士兵遭劫持后,以色列的反应非常强硬。美国《时代》周刊认为,以色列的这些举动无非是想告诉它的敌人们:我们不是懦夫。

  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在第一名以军士兵遭哈马斯下属武装劫持后就宣布,以色列不会与劫持者谈判。相对以往靠释放关押的巴勒斯坦人换回被劫持士兵的先例,以色列这一次似乎想要修改“游戏规则”,那就是犯以色列者必须付出高昂代价,后来者以此为诫。

  《时代》周刊认为,奥尔默特显然受到了美国总统布什的影响。布什主张“不与恐怖分子谈判”,并对敌人进行严厉报复。2001年“9·11”恐怖袭击事件后,以色列与美国的关系进入了更加密切的新阶段。当以色列严厉对待巴勒斯坦方面或其他阿拉伯国家时,华盛顿很少批评。从前任总理沙龙开始,以色列政府给对手贴上恐怖标签。上周,以色列司法部长哈伊姆·拉蒙说,以色列将像美国对待“基地”组织头目乌萨马·本·拉丹那样对待真主党总书记纳斯鲁拉。

  当然,除此之外,以色列还希望在其他方面也得分。进兵加沙,对黎巴嫩大规模空袭和炮击是对以士兵遭劫持的报复,但以色列的考虑显然并不仅限于此。借机铲除边境上的这些威胁,甚至永久性地令这些武装失去作战能力,是以色列的如意算盘。

  以色列国防部长阿米尔·佩雷茨说:“(以色列打击黎巴嫩的)目的就是到(冲突)结束时,真主党遭受重创,真主党内部人人都后悔挑起事端。”

  以色列揪住士兵遭劫持一事大做文章也是出于推行单边撤离计划的考虑。自从沙龙去年开始推行单边撤离计划以来,以色列内部一直存在反对声音。反对意见最主要的观点是,单边撤离会令以色列看上去软弱可欺。奥尔默特此次双拳同时出击,也为了强调一点,那就是谁袭击以色列谁就没好日子过。按照以色列人的说法,这是以色列在重新建立“威慑力”。

  (本报综合新华社消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