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3版:要闻
3  4  
PDF 版
· 兴商建市造福百姓
· 科学发展观在浙江的生动实践
· 低成本 带活大市场
· 点石成金看义乌
· “义乌现象”中的辩证法
· 统筹 公平 和谐
· “义乌发展经验”探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经济日报》——
点石成金看义乌
  本报讯 7月11日、12日、13日和14日,《经济日报》连续以《“无中生有”》、《“点石成金”》、《和谐平安》、《创新有为》为主题,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义乌市兴商建市发展纪实的报道,并于11日配发评论员文章《义乌经验的启示》。15日,该报以整版的篇幅,推出专题报道“义乌经验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首篇报道《“无中生有”》说,是市场潜能的勃发、产业链条的支撑和坚持不懈的创新,让义乌这个地处内陆山区的县级市,辐射出强劲的经济能量。

  报道说,不畏艰难、不弃微利的“拨浪鼓”文化,一直长久而潜在地影响着义乌人。而这些极其可贵的商业因子,一旦遇到适合的环境,便会在石缝里顽强地生根发芽。“兴商建市”的战略刺激了市场潜能的勃发。在市场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义乌开始实施“以商促工”、“贸工联动”战略,引导商业资本向工业扩展,构建了与专业市场紧密联动的工业产业体系。“小商品、大产业、大集群”的工业发展格局,为市场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强大支撑。从一开始,义乌市场就没有满足于先行一步的优势,而是在不断寻求差异化竞争:当集贸市场在全国各地普及时,他们转换到了划行归市的批发市场;当区域性的批发市场遍地开花时,他们的市场开始探求国际化、信息化的经营之道,交易方式和功能悄然发生变化。创新始终为义乌市场的发展提供着不竭的动力和发展的活力。

  《“点石成金”》篇认为,义乌人凭借“市场带动工业,工业支撑市场,市场与产业联动”的独特发展路径,让市场引发了资本、人力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连续裂变——变出了一个开始以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现代产业结构,变出了一个能引领消费潮流的现代小商品制造业,变出了一个辐射浙江、接轨国际的“义乌经济圈”。

  深入探究义乌巧借市场“点石成金”之谜,就会发现,义乌现象是浙江现象的一个生动缩影,义乌的成功实践是浙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成功典范。

  《和谐平安》篇认为,义乌的发展靠市场,市场靠人气,人气靠和谐、靠平安。义乌在创新中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让外地人和义乌人一起生活,让外地人参与社会治安管理,是义乌建设和谐社会的一种尝试。

  2005年,义乌在全市人均GDP增长400美元、外来人口总数递增9.9%、机动车辆净增2万辆的情况下,全市社会治安形势总体良好,刑事发案总量近3年首次实现回落,下降2.07%,城区发案下降15.6%,群众对义乌社会治安的满意率高达98.6%。浙江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王辉忠评价说,浙江的治安工作出现过全国闻名的老典型“枫桥经验”,面对现在复杂、开放的新形势,义乌能多年保持刑事发案稳中有降、无重特大安全事故、无恶性群体性事件,群众有安全感,群众满意度高,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枫桥经验”的创新与发展。

  《创新有为》篇说,义乌“兴商建市”所积累的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中重要一点,就是义乌在经济发展中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又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调控和服务作用。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有机结合,形成巨大的合力,牢牢把握住义乌的发展方向,使义乌始终朝着正确的目标前进,努力打造国际性商贸城市。

  报道认为,值得关注的是政府与市场的这种互动关系,不仅“与生俱来”,而且“与时俱进”。报道引用了浙江省委“义乌发展经验”的调研报告:党政有为,调控有度,搞好公共服务,是义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科学发展之路的根本保证。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