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0版:今日关注
3  4  
PDF 版
· 人文奥运的礼仪追求
· 人文奥运,守望礼仪中华
· 北京朝阳 启动奥运“软环境”建设
· 古代中国的体育精神
· 超越奥运的文明礼仪
· 传统礼仪的当代价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人文奥运的礼仪追求
  最近几十年来,奥运会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产业,可以为主办国带来丰厚的商业利润,但这并不是我国申办奥运会的主要目的。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曾经在莫斯科见证北京申奥成功的历史性场面,目睹了中国代表欢呼的动人情景。她体会到,大家是在为了国家的地位和尊严,而不是为了钱而欢呼。

  彭林教授指出,我们之所以为人文奥运付出巨大投入,目的是为了展示国家的文化形象,而“礼”,正是其中的核心内容。

  以前,日本、韩国在经济起飞阶段,曾经成功地借助奥运会来展示自己的形象。2008年奥运会也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展示国家尊严的机会。所以,人文奥运要真正做到人文,就要恢复传统礼乐文化中优秀的东西,让别人看到我们的精神面貌。

  “世界给我十六天,我给世界五千年。”然而,当人们思索如何借奥运展示文明古国形象时,却忽然发现“礼”的缺失已带来一系列问题。

  据调查显示,中国车祸的总量占全世界的20%。中国每辆车发生车祸的比例是美国的16倍。在过去5年中,中国交通事故的死亡人数是10万。中国的交通法虽然规定了礼貌驾驶,但和现实是有差距的。

  中华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文明粲然大备,可是近代以来,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中华民族的“礼”受到过度批判,甚至被全盘否定,人们生活中甚至连起码的礼仪规范都缺失了。这种“文化自戕”,动摇了民族自信和文化自尊的根基。    

  显然,“中华礼仪之邦”的内涵,并非只是指点头哈腰、鞠躬作揖之类的交际礼仪,它的内涵非常广泛。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史学家钱穆先生就明确说道:“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

  首先,“在西方语言里没有‘礼’的同义词”,“西语中没有‘礼’这个概念,西方只是用风俗之差异来区分文化”。正因为如此,欧洲国家的地域多“小国寡民”的特征。而在中国,方言、风俗可以彼此歧异,但是,“无论在哪儿,‘礼’是一样的”。数千年来,中国虽然历经磨难,但始终没有走向分裂,因为彼此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是认同的,那就是“礼”。

  其次,“‘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左传》和《礼记》里多次讲到礼是“国之干也”、“人之干也”,“政之舆也”,礼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犹如一棵树的躯干,而不是枝杈。没有它就挺立不起来,因为它是中国人立国安身的准则;礼还是推行政令的车舆,没有它,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于四方。

  北京奥运也是如此,如果不能体现出中华礼仪之邦的崭新形象,即使拿再多的金牌,也无法体现出办赛的成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