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袁艳 通讯员 张敏 俞良德) “我们两口子每天早晨5时到加工厂上班,晚上11时回家。管都管不了孩子,哪还有时间和孩子说说话,根本不知道孩子心里想什么。”7月13日,在温岭泽国镇的企业民工家长学校的课堂上,来自四川的农民工孙世兵、钟敏夫妇的话,引得在座者频频点头。
城里的家长围着孩子转。而农民工的孩子,却盼望着和家长说上几句话。学校讲师团成员、泽国四中的毛老师说:“农民工来到城市谋生,生活之艰辛是城市人难以体会的。其实他们也很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成才,但是往往认为孩子有书读了,有人管了,就可以安心地赚钱了。”他认为,农民工家长主动和老师联系,询问孩子情况的很少。农民工子女放学回到家里,要么家长还在上班未归,要么因为三班倒还在睡觉,几乎没有机会与家长沟通,更谈不上什么家庭教育。
钟敏插话说,夫妻俩起早摸黑赚钱,是为了给孩子缴学费,觉得让孩子一直有书读就是教育。当被问及“孩子喜欢吃什么,想要什么”时,她表情茫然地说:“不知道。”
农民工子女却不这么想。11岁的湖南籍学生刘自强怯怯地说:“我想爸爸能陪我吃顿饭。”这是他在心里藏了很久的话。
在泽国三小读书的小女孩谢瑶羞涩地说:“从四川来温岭读书后,最大的心愿是爸妈能抽一点点时间陪我。”她说,这个要求没有机会和父母讲,爸妈老在加班,下午6时回家吃完自己做的晚饭后,又匆忙地赶到机械厂做工去了。晚上他们回家的时候,自己已经睡觉了。“我最羡慕城里同学的不是他们穿着漂亮衣服,用着高档的文具,而是他们有爸爸妈妈陪着。”
孩子讲着讲着,泪珠儿开始在眼眶里打转。“我原来都不知道女儿是这么想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她有这个愿望。”坐在小女孩身边的父亲谢秩君有些愧疚地说。
为了帮助农民工家长多学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温岭市妇联和镇政府从今年3月开始,在当地的外来民工集中的企业里开办了民工家长学校,让他们学着怎么和自己的孩子相处,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原来教育孩子是门大学问。我以后会坚持来上课的。”来自陕西的屈昌兰听完课后大呼“长见识了”。泽国三小的张老师分析,有90%以上的农民工家长认为给孩子上学,把孩子交给学校老师就可以“万事大吉”。其实,学校教育是远远不能代替家庭教育的,尤其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感情交流非常重要。课堂上,老师教给农民工家长一个办法:早出晚归的家长如果没有机会和孩子讲话,不妨在家放块小黑板,让孩子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在上面,那么大人回家就可以看到,就可知道孩子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