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5版:经济新闻
3  4  
PDF 版
· 南湖蜗牛“爬”进沃尔玛
· 买东西,找回的不是零钱
· “瓶装葡萄”一公斤八十元
· 进藏列车座无虚席
· “06三峡债” 即将上市交易
· “结婚团购”悄然流行沪上
· 中外资银行 沪上争夺外汇业务
· 农民上网学“种田”
· “笔记本”大降价迎合放假学子
· 三门农居时兴配车库
· 卖瓜者说
· 兰州市长挂帅“拯救”蔬菜市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7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上周六的下午,衢州农贸城里聚集起了不少瓜农。他们一边忧心自己的瓜卖不出去,一边相互交流着种瓜卖瓜的“道道”。请听——
卖瓜者说
本报记者 严元俭 通讯员 毛有祥 徐建中
  擦把汗,锁着眉,盯着来来往往的电瓶车、三轮车。站在一拖拉机西瓜旁的李信康,就像一位守望者。他多希望骑车的或路过的人停下来买他的瓜呀。

  昨天下午,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的瓜农李信康已是今年第五次把瓜运到衢州农贸城来卖了。前四次,他一共卖出去了8000公斤瓜,除了6月14日第一批瓜卖到每公斤1.04元,其他三次都是以0.50元的价格成交的。这次,他又拉来1250公斤瓜。

  “这瓜什么价?”好不容易有人看上了自己的瓜,老李急忙抱起一个瓜,咚咚敲了两下,报价每公斤0.36元。“你看看,都是好瓜,刚摘的。”可问瓜人不说话,重新骑上电瓶车。老李急了,忙把价格降为每公斤0.30元,追问:“哎,要吗?你全拉走算了。”可问瓜人还是骑车走了。

  “种瓜6年,去年收成好,20亩净赚2万元,今年不行了。”拿起挂在脖子上的毛巾,擦了擦汗,老李说话的声音都轻了几分,“今年,种瓜的费用都在涨,就是瓜价跌了。”

  老李算起了账:今年,种瓜27亩,每亩总成本720元,一共花了1.944万元。到现在卖出去8000公斤瓜,收入5000多元。“已经烂掉4亩地的西瓜,还剩12亩西瓜,看来是亏定了。”

  这时,围过来三五名瓜农,说起了瓜经:“我们种的是露天瓜,十有七八亏,今年种大棚瓜(麒麟瓜)的人还有点赚头。”

  种大棚瓜为什么能赚?正巧在龙游詹家镇种大棚瓜的温岭人周德富拉来3000公斤瓜卖。“我们也只赚在一头一尾。”周德富说:“5月20日上市,每公斤卖2元多,现在也跌到0.40元、0.60元。估计再过20多天,等露天瓜下市了,大棚瓜又能涨上去了,大棚瓜可以销到10月份。”

  老李说:“我们也想种大棚瓜,可是缺钱,每亩大棚瓜的成本至少4000元。另外也缺技术,大棚瓜的管理要求高,不知道上哪儿去学技术。”

  瓜市算瓜账,瓜农瓜贩们分析行情,都说今年行情远不如去年。原因有三:一是前两年种瓜的赚钱较多后,今年纷纷扩大规模,结果瓜种得太多,一下子超过了市场需求,物多价贱;二是市场渠道变窄,外地来的瓜贩少了,本地又因为城管抓得严,卖瓜的小摊小贩也少了;三是天公不作美,从6月下旬以来,时不时隔几天就有雨,天凉吃瓜的人少了。眼看成熟的西瓜要烂在田里,李信康们急切盼望外地瓜贩到衢州贩瓜。

  昨晚9时,记者拨通李信康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老李焦虑的声音:“每公斤报价0.20元了,还是1个都没卖掉。”

  (本报衢州7月16日电)

  

  编后:瓜农李信康的烦恼,其实也是大多数农民在闯市场过程中遇到的烦恼。缺新技术、缺生产资金、缺销售渠道、缺市场信息……希望有关方面多给李信康们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加快推广现代农业经营方式,并使之惠及大多数农民。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