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1版:一版要闻
4  
PDF 版
· 从黑龙江走向俄罗斯
· 不断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 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坚持交通先行 改善发展环境
· “碧利斯”逼近浙闽沿海
· “开天辟地”图片展全国巡展在杭启动
· 布什支持亚洲人接班安南
· 12秒88 刘翔打破世界纪录
· 省政府代表团昨晚回杭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从黑龙江走向俄罗斯
本报记者 刘 刚
  “坐黑望俄”的战略推进

  进军黑龙江,对打进俄罗斯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回答这个问题,耿强有足够的发言权。作为娃哈哈双城公司总经理,目前每年对俄罗斯20万箱的茶饮料销售业绩,让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认识到边境线另一侧的市场潜力。

  “黑龙江开展对俄经贸合作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多种有利条件,是浙江企业拓展对俄市场时可以好好利用的。”耿强的总结为浙江企业指出了一个“坐黑望俄”的“走出去”战略。而这一点,同样也为黑龙江省商务厅对俄合作处处长杨大功所认同。他告诉我们,黑龙江和俄罗斯有长达3000多公里的边境线,拥有15个沿边口岸,对俄合作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跨境加工区等载体,浙江企业不仅可以更快捷地进入俄罗斯市场,还能规避欧盟的贸易壁垒,“曲线”进入欧盟市场。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黑龙江企业更了解俄罗斯的政策法规,熟悉市场状况,如果与他们携手合作,闯荡俄罗斯的成功系数无疑会大大增加。抱着这样的想法,2003年,我省温州“金鱼王”等三家鞋企牵手黑龙江省东宁吉信集团,在俄罗斯的乌苏里斯克市投资兴建了一家鞋厂,如今年产量已达500万双,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不仅是携手进行市场开发,黑龙江省也是浙江企业利用俄罗斯丰富的智力资源的“关键角色”。

  (下转第五版)

  (紧接第一版)在黑龙江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负责人告诉我们,为推进与俄罗斯的科技合作,目前黑龙江已经搭建了莫斯科中俄科技园、哈尔滨科技城等五大平台,在这些园区中,企业可以和俄罗斯的专家、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合作。“这些科技园区是黑龙江为全国企业搭建的平台,我们非常欢迎浙江企业进驻。”他真诚地说。

  浙商演绎边贸“升级版”

  经过8个多小时的奔波,6月22日清晨,我们乘坐的火车从哈尔滨抵达黑龙江省的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

  在这个黑龙江省最富裕的县级市,浙商有着怎样的精彩“演出”呢?带着期盼,我们走进了位于市中心、中俄商人云集的“青云市场”,这是绥芬河最早的对俄贸易市场,也是很多做边贸的浙商“发家”的地方。

  卢尧良就是其中之一。老卢是东阳人,1992年来绥芬河旅游的他意外地发现,俄罗斯商人拿着貂皮、照相机在交换中国的轻工产品。这一发现让他游兴顿消,立刻回浙江贩来一批棉衬衫,很快就被俄罗斯商人买走,轻松赚了两万元。首战告捷,老卢一发不可收拾,索性和爱人常住在绥芬河,一门心思做起了对俄贸易。生意越做越大,他一呆就是14年。

  老卢只是众多在边境贸易中“淘金”成功的浙江人的一个代表。绥芬河市浙江商会会长祝琦云告诉我们:在对俄贸易市场的总共12000个摊位中,浙江人拥有近三分之一,从绥芬河卖到俄罗斯的产品中,“浙江制造”占有很高的比例。

  漫步在入夜后的绥芬河市大街小巷,看着眼前三五成群走过的俄罗斯姑娘小伙,走过一家家充满俄罗斯情调的商店,突然间,我们觉得绥芬河市一位负责人的一句话是那么的贴切具体——“绥芬河成就了许多浙商,浙商也发展了绥芬河。”没有中俄边贸的发展,没有包括浙商在内的中俄商人们的努力,谁能想象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只是边陲小镇的绥芬河,今天会如此繁荣?

  变化是永恒的。最初“什么都好卖”的时期一去不复返了,竞争越来越激烈,中俄边贸步入了讲质量、重品牌的新阶段。于是,很多浙商也开始转向。老卢告诉我们,前几年他有一个重大转变:从卖各种袜子转向专营浙江“宝娜斯”品牌的袜子,今年又成了“梦娜”在绥芬河的总代理。老卢还说,在边境的“中俄绥波综合贸易体”建成投入使用后,边贸升级的进程还会加快。他已经跃跃欲试了。

  三方共赢的资源开发

  绥芬河的木材加工区,木材堆积如山。每天,在经过简单加工后,这些产自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优质材料,将被运到大连、沈阳甚至更远。在那里,它们被制成精美的家具、地板等。

  从木材到家具、地板,这些木头的“形态革命”,也预示着一个令人怦然心动的合作前景:浙黑俄三方共赢的资源开发。对此,绥芬河市委宣传部长王玉琦的期待格外迫切。他告诉我们,作为边境口岸城市,绥芬河也是浙、黑、俄三方开展资源合作的桥头堡,“拿木材来说,这里进口的俄罗斯木材占全国的三分之一,但缺乏木材深加工企业,这是浙江企业可以抓住的一个机会”。

  看到这种潜力,浙江企业家已经行动起来。6月15日,哈尔滨国际会展中心的一间大型会议室内,当我省“新洲集团”与俄罗斯萨哈林州政府签署了总额达5亿美元的资源开发协议后,与会的浙、黑、俄企业代表立刻报以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掌声祝贺的不仅是“新洲”的成功,更是浙、黑、俄三方所谱写的资源合作佳话。“新洲集团”董事长傅建中告诉我们,2003年底,“新洲”与黑龙江辰能公司、哈尔滨财源帝公司一起,成立“新洲材源木业公司”,并购买了俄罗斯萨哈林州哈巴穆辛林场进行森林采伐。尽管开始遇到一些困难,由于浙、黑、俄三方的通力合作,项目进展顺利,去年该林场已采伐木材3万立方米。信心倍增后,这次“新洲”又出了“大手笔”。

  就在这次“哈洽会”期间,省能源集团公司也与俄罗斯嘉能可资源国际有限公司达成了动力煤进口项目,合同金额近3000万美元。省外经贸厅有关负责人也告诉我们,资源能源丰富的俄罗斯,已经成为浙商境外开发投资的主要选择。统计显示,去年浙商在境外共投资了8个森林和矿产等资源开发项目,其中2/3在俄罗斯。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