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06版:文教科卫新闻
3  4  
PDF 版
· 秋菊打官司将有续篇
· 咳嗽低热不应掉以轻心
· 共同为刘伯温过“生日”
· 英国社区医生布莱尔坐堂问诊
· 武则天之墓,挖还是不挖
· 层层加价 价格虚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武则天之墓,挖还是不挖
有专家认为,等到墓被盗就来不及了;多数专家认为,应该留给子孙去挖
  解放日报供本报专稿 乾陵,作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陵墓(也是与高宗合葬陵墓),并没有取得它应有的知名度。在最近的“纪念武则天入葬乾陵1300周年学术座谈会”上,有关人员透露说,国家文物局、乾陵博物馆等部门已经着手准备大规模考古勘探乾陵陵域的文物遗迹。

  一切,都源于乾陵的诱惑。在这个素有考古界“三峡工程”之称的墓里,据说有着五百吨之多的瑰宝。历经千年,没有被盗挖过。因此准备发掘的消息一传出,议论之声沸沸扬扬。

  7月10日,记者采访了参加了那场座谈会的乾陵博物馆业务部主任刘向阳。他说:“发掘乾陵?根本没这回事。”

  “传闻发掘乾陵,可能来自乾陵博物馆申报的《唐乾陵陵园考古调查计划》。”刘向阳说,“这个计划倒是已经获得国家文物局审批通过,它主要对乾陵的内城、外城范围和地面文化遗存进行勘察,并不涉及对地下部分的发掘。”

  难道竟是误会?记者采访了此次“发掘”的焦点人物、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石兴邦。曾主持陕西半坡遗址和法门寺发掘的他,坦承自己确实主张发掘乾陵。

  记者问,是否现在的技术水平,已经能够完好保存出土文物了?

  石兴邦说,这个不能保证。对金银器物的保存没有问题,但是对纸张、丝绸等并不能做到完好保存。理论上,是要等到技术水平完全成熟再发掘,但是现在如果不提出主张,研究的进度就会拖延。而且,文物在地下也只是破损的速度比较慢,就像东西放在冰箱里,过几天也可能坏,更不要说埋在地下了。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已知的藏宝已经让人咋舌。刘向阳说:“两个皇帝都处在唐朝的全盛时期,墓内陪葬品自然极具价值。陪葬品中肯定有大量的金银玉器、唐三彩器皿,可能还会有丝绸、典籍和字画。因为太宗昭陵被盗时就有大量字画,而高宗也酷爱字画,传说他的遗言就是把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

  因此,一部分专家就怕重蹈周公墓的情况:一个周公庙墓群,曾经多少沸沸扬扬,考古学家多少期待。可打开一看,原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馆长杨才玉的印象太深了:周公庙墓群的开掘就是等到国家允许后才开始,结果全被盗空,其中竟然还有2002年的矿泉水瓶!

  “被盗后再组织抢救性发掘,是对文物政策的‘嘲弄’。”杨才玉说。因此,杨才玉也主张对乾陵进行发掘。

  但是,大多数专家都反对。北大考古学系教授宿白说:“目前技术尚未完善,在国外,对木器、纸张、丝绸的保护技术,也是尚未攻克的技术难关。”

  陕西省秦陵考古队队长段清波强调:“当前的环境下,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构成发掘帝王陵墓的借口,甚至也没有必要讨论它。”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建林说:“文物界在丝织品、彩绘颜料的保护方面离完全有把握还差得太远。就说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品,近年开始揭取保护,但多数遗物一触即碎,难度非常大。用这样还不成熟的技术,将乾陵可能出现的珍贵文物当试验品,极为危险!”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杨志刚认为:“不能因为发掘乾陵的轰动效应而忽视技术滞后等问题,教训已经够多了,为什么不留待我们的子孙再挖呢?”

  乾陵的故事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历经23年的时间基本完工。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死于洛阳上阳宫,临终遗嘱去皇帝尊号,“遗制庙,归陵”。但围绕她与高宗李治合葬乾陵的问题展开了争论。最后,由于武则天毕竟是唐中宗的母亲,中宗以“准遗诏以葬之”为由,在706年重启乾陵墓道,将武则天与高宗合葬于乾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