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0013版:金衢丽资讯
3  4  
PDF 版
· 做的比说的好
· “五金之都”赴长沙推介
· 加强医疗技术协作 更好服务侨乡人民
· 积极推介金东美好形象 夯实科学发展坚实基础
· 金东区“一号工程”喜结硕果
· 在大山深处放飞希望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7月1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在大山深处放飞希望
——省粮食局与江山市塘岭乡结对帮扶纪事 本报通讯员 姜小武 毛金泉 本报记者 严元俭
  “家住深山坞,生产缺钱缺门路。”这是江山市原塘岭乡民间流传的一句话。可现在,这句话却被塘岭乡的群众加了一句:“省城‘亲戚’来帮助,山农走上致富路。”这后一句话,说的是省粮食局与该乡结对帮扶的事。

  时光倒溯,2003年6月,省粮食局与江山市塘岭乡结对帮扶。从此,如何让一个人均收入仅1500元的山区乡走出贫困,成了省粮食局工作议程上的又一个重点;从此,塘岭乡群众的日子有了明显的变化。

  去年底,在一年一度的江山市小学生信息技术竞赛活动中,塘岭小学六年级学生郑莲伟,得了第2名。塘岭小学两次参赛,总共获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三等奖。而在两年前,几乎所有塘岭小学的学生,都不识电脑为何物。塘岭小学校长徐超尧介绍说,2004年7月,省粮食局向学校捐赠了20台电脑、10台彩电,帮助建起了一个标准化的多媒体教室,学校还开设了电脑课,让山里学生和城里小孩一样,享受到网上冲浪的快乐。

  无独有偶。塘岭乡岭阳村畲族妇女雷苏萍的新楼房建成,也引起一长串的赞叹和羡慕。雷苏萍家里上有年老的双亲,下有两个读中学的儿子,家庭负担较重,过日子一直捉襟见肘。2003年,省粮食局在塘岭乡设立了农业开发专项扶持资金,为农户发展高效农业项目提供无息贷款。雷苏萍当年借款5000元,利用山区独特的气候条件,种植江山白菇1万袋,获得纯利润1万多元。此后,她充分利用专项扶持资金和自身积累,不断扩大种菇规模,还承包了村里的170亩板栗山。去年,她家种菇和板栗的纯收入就达到将近4万元,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人。

  山里娃能成为电脑能手、昔日的困难户能成为致富新星,都得益于省粮食局长短结合的帮扶思路。2003年7月,省粮食局局长李林访和班子成员一道,到塘岭乡调研,提出帮扶工作要“以人为本、长短结合”:即通过帮助提高教育质量,来提高下一代人的素质,以改变人的面貌来达到彻底走出贫困落后的目标。同时,以农业开发专项扶持资金为着力点,结合农民素质培训,鼓励农民从事适合本地发展的“短平快”致富项目,如白菇、高山蔬菜、中药材的种植等,加快改善当前的贫困状况。

  从此,塘岭小学发生了令人惊喜的变化。省粮食局帮助学校进行教室、师生宿舍、厕所、饮水、运动场和多媒体教室等的改造和建设助学,还出资设立了困难学生助学基金。现在,塘岭小学的教学条件,已经可以和城里的小学相媲美。目前,省粮食局和校方正在一起努力提升教学软件水平。下一步,省粮食局还准备加强助学力度,另外设立奖学金、奖教金,激发师生的教学热情。

  和雷苏萍一样,在省粮食局的帮扶下,塘岭脱贫致富的农民也越来越多。省粮食局在塘岭乡设立的农业开发专项扶持资金,资本金每年增加10万元,累计已经达到43万元,支持农民发展生产100多户次,并极大地促进了塘岭乡的白菇、高山蔬菜等农业产业的发展。像塘岭乡的白菇产业,2002年的规模是250万袋,到2005年已经达到600万袋。除此之外,省粮食局还投资20多万元,帮助塘岭乡实施康庄工程等,改善基础设施条件。

  “以人为本、长短结合”的帮扶,促进塘岭群众迈出了全面发展的步伐。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